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兒玉和夫在回應人民幣匯價問題時,有趣地暗示:人民幣匯率是環太平洋國家都關心的關鍵問題,「但這種事需要美國和中國私下裏談」。既提示了問題的國際影響,也強調了中美協調的決定意義。然而,「私下裏談」還未開始,美國的動作已先行,直至奧巴馬抵達上海,貿易戰的硝煙仍是籠罩不散,美國由貿易戰推向匯率戰,用以戰養戰、以戰逼談的戰略向中方發動攻勢。
中國無疑對「私下裏談」情有獨鍾,但面對美方的攻勢也不能不回應。報復性的反傾銷調查是遠程反擊,而當前回應就是官員們的口術造勢。銀監、財政部、商務部排炮齊發,顯然在「私下談」之前,爭奪籌碼及談判制高點。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已經是反覆發作的難題,彼此的底線也是清楚的。儘管美國透過匯價,獲得貿易及債務的利益動機很強,但美國也意識到需要中方配合,幫其走出經濟困境而不可鬧僵,因此對人民幣匯率的「索價」是有限度的。
美國有利在於,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美元處於主動,而人民幣相對處於被動。美國掌握美元強弱的節奏,施壓人民幣匯率重要的得益,不是人民幣漲了多少,反而是逼中國配合美國的發展及轉型而動,另外把人民幣匯率鬧大,可轉移弱美元引發其貿易夥伴的不滿。不難留意到,奧巴馬有諸如「加深與中國的對話」、「不圖抑制中國的發展」一類表示,足見留有餘地不想鬧僵。
人民幣相對被動,是中國的致命傷,也未能於此找到反制美元的策略。今次談人民幣匯率之前,人行有過惹人遐想的靈活性表達。明顯是向美方暗示,匯率並非不能略變,變的前提及條件是要換取美方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藉以擺脫美方貿易黑槍的追殺。奧巴馬來華有這件禮品就不難談成,但奧巴馬肯定不會輕易奉送這件禮品。
長期以來,中國把美國這位貿易對手「慣壞了」。為了保住美國這個出口市場,中國習慣用「禮單」來構建溝通,相反美國是用「罰單」來打通對話。中方息事寧人的處事方式,被人誤作隨意搓圓捏扁的軟弱,作為最大債主的中國對最大債仔的美國竟強硬不起來,是中方長期被動的由來。直到近期因金融海嘯,中美強弱態勢有所變化,中方的態度才敢強硬起來。
這個過程應當給中方帶來啟示,同美國交手光靠禮單,專送糖果給甜頭、搞軟身段,不是對欲壑難填,驕橫跋扈的經濟霸權的最佳手段,恩威並施、有退有進、該軟時軟、該硬時硬,才是同這些人打交道的相宜態度。今次奧巴馬登門前精心部署貿易戰,要給中國來一輪殺威棒,教識中國美國精神中霸權神髓的傳承。奧巴馬的「平衡論」同胡錦濤的「和諧論」,彼此理念內涵相去甚遠,中方不要一廂情願自認互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