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任總點破玄機 港金融競爭守舊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卸任的臨別時刻,就國家發展兩個金融中心的話題,留下自己的看法。任總的觀點,意在引導輿論跳出港滬彼此「你死我活」的拚爭理念,從國家宏觀角度,以「一國兩制」為據,解釋了港滬競爭共存,各自開闢前景的關係。任總以其一向身份的解畫,有脫俗獨到的深意,算得上是臨別的珍言。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外有新加坡,內有上海,被視為近身的強敵。這種「敵對」意識的強化,可以說與環球金融形勢的演進有關。海外城市金融產業的興盛固然對港構成威脅,關鍵是香港產業布局蛻變,金融政策不力,造成本港優勢衰減,拓展力不從心。面對強手興起,香港墮於不進則退的高危局面,對競爭抱有敏感的敵意。

政府決策的失誤,在於像鐘擺般走極端。早前的管治意識,無疑是自恃優越,可傲立於國際都市,以至對同國家的融合發展「冷漠對待」。其後的情勢證明這種治港意識極為偏頗,脫離了內地經濟,香港就如無根浮萍,根本全無優越可言。後來管治轉而對中央政策的極度依賴,由個人遊到CEPA,香港經濟總是在中央政策措施支撐下挺過難關。形勢演變為沒了中央政策支撐,本港是否有經濟動力都是疑問。

任總以「一國兩制」為據,並非只是為求政治正確的門面話,香港的優勢不妨這樣看,面對來自新加坡等海外金融中心的競爭,我們的優勢在「一國」,而面對上海的競爭,我們的優勢就在「兩制」。任總的觀點點破玄機,可刷新視野。香港豈能要求國家獨寵香港?事實上,「兩制」的相異,使國家在金融戰略上,不能不選擇將上海發展為自身經濟強大的金融中心。

香港甚至不可能要求過多的政策偏袒,使自己與上海的競爭擁有相對的優勢。其實,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內地省市的競爭意識強化,要爭金融中心席位的又豈止上海?重要的都會城市都想逐鹿金融,得到中央垂青,北京就已經是上海的競爭對手。儘管中央「欽定」了上海的地位,但多個重要城市卻不輕言放棄。中央就像面對一群想出色的孩子,不欲拉了這個傷了那個。香港也只能憑自己的本事,自立於國家、國際的金融版圖。

在一群想出色的孩子中,香港無疑有先行的優勢,但這不意味着本港對國家金融產業擁有引領作用。一方面國際不乏金融成功的範例可學,另一方面發展金融中心要依據自身的條件,上海就不認同香港,而立志比併紐約、倫敦,這是它的選擇。反過來,隨着形勢轉變,香港亦要檢討自身的發展模式,在「一國兩制」框架中,合理設置自己的發展路向。

香港面對競爭不容再自詡優勢。其實,近年內地金融產業有些方面已將香港拋離。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就認為,金融市場的治理權若處置得宜,法律清晰、市場公平公開,以及做好風險管理,則可給予投資者信心並吸引資金。國內在上述幾方面做足工夫,吸引大量投資資金,不過因資本帳未開放,才使大部分資金流到本港。弦外之音,本港有追落後必要,顯見香港優勢的老本已吃到盡頭了,不修煉立足「兩制」的優勢功力,就難長期在一制中保住金融中心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