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內地改革金融未必靠港

擔任金管局總裁達十六年的任志剛,昨日正式退休,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臨別贈言,指香港市場自由開放、具深度和流動性,故要保持金融市場穩定難上加難。他坦言,內地利用香港作為平台發展金融市場仍未成為主流意見。

隨着上海力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人民幣邁向國際化,香港可能被邊緣化,市場擔心利用香港來發展內地金融業務並非內地的主流意見。

未憂港元喪失地位

任志剛就此表示,有些人或因地區利益為大前提而表達了不同意見,但他認為在一國兩制下,兩個金融制度都可貢獻國家,國家會取長補短,多以較好的一個作為試驗或資金融通的平台;又認為國家可考慮多加利用香港,惟此理論基礎仍未是主流意見,他希望有一天情況改變。

就港元的前景,任志剛指出,長遠即使人民幣被接納為「出糧」貨幣,亦不等於港元沒有地位。至於港元的匯率政策及存在價值,則由市場決定,只要金融及貨幣體系健全及能夠適應有關改變。

香港常被視為向中國「攞着數」,任志剛指,其實中國很關心香港,亦希望香港好,因此香港需與內地多加溝通,多表達意見,以致兩地可達成共識。他說,基本法亦列明香港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故國家沒理由不支持香港。

人才培訓存在隱憂

關於香港被邊緣化的問題,港交所(00388)獨立非執行董事陳子政認為,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不會令香港被邊緣化,本港存在自身的競爭優勢,例如語言優勢,惟人才培訓在欠缺政府的支持下,成為本港最大的挑戰。

工銀亞洲(00349)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則稱,人民幣逐步走向自由兌換,並將會成為主要貨幣,若香港未能在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抓緊其中機遇,長遠香港將被邊緣化。

他稱,香港應朝着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方向,為人民幣的金融產品及基建建立良好的基礎,一旦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香港便有機會成為人民幣的交易中心。香港的平台角色仍有優勢,既靠近中國,又與國際接軌,同時法規完善及資訊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