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經濟俱難持續 中美解困不易

美國總統奧巴馬硬闖醫改關,似乎碰上釘子,民望下跌,近期他頻頻發聲,意圖凸顯經濟出現好轉的訊息,拉抬其民意支持度。理所當然的是,他不能無視現實地美化經濟,需要正視失業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在二十國峰會(G20)舉行前夕,他拋出了「確保經濟更平衡」,作為G20議題的部分重點概念。奧巴馬認為,不能再回到過去,中國、或德國、或其他國家光是向美國賣東西,而美國人從信用卡透支或房貸套現消費,未能向這些國家賣出自己的產品。這是奧巴馬對外宣示新經濟框架。

不難理解,奧巴馬一方面是認為舊有的經濟模式應當終結,另一方面卻是拿貿易不平衡來作文章,把美國的問題推到貿易不平衡之上。話雖言之鑿鑿,尋求重返平衡卻不容易。正如今次危機是由次按衍生出來,就是藉房貸套現消費,從而加重了美國人的家庭債務。但近期為穩定樓市,美國政府還是不得不資助有關貸款機構,同時又補貼鼓勵置業,頗有重返形成風險舊路的意味。

至於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奧巴馬已使出他的手段,對華先是輪胎特保案,繼而再醞釀鋼管反傾銷加徵重稅,似乎有一發不可收拾的骨牌效應。事件已激起中方的反對,G20會否出現雙邊角力,料有後着。奧巴馬無法有效地解決就業難題,將火引向貿易失衡,嫁禍於外國產品是最有效的安撫民意方法,這一招耍開就不容易收得手,中方不宜對奧巴馬放棄使用這一招抱有幻想。

很明顯,無論是舊有經濟模式終結,還是確保經濟更平衡,奧巴馬所指問題的焦點,都不是單純針對美國的,因為中國在經濟發展中,陷入了同美國「配對」的尷尬境地,用中國官方的語言說就是「互補」,一邊是貿易順差國,另一邊是貿易逆差國;一邊是最大債主,另一邊是最大債仔。因而一方的經濟模式終結,即意味另一方經濟模式的終結。現實的問題是:像美國的國民轉向節制消費、增加儲備,過程相當緩慢低效;同樣地,中方雖已意識到轉型的必要,轉向倚賴內需也是緩慢和低效的,因為失業困擾與貧富懸殊加劇,以及社會福利保障未臻完善,嚴重制約內需釋放。

中美不同的是,美國以對美元的控制,佔有相對主動的地位,中國雖是美國最大債主,即使要以沽美債相脅逼,也顧忌自損資產價值,未致令華府生畏。中國反而對美國經濟復甦後帶動起當地需求,以使其重拾出口回揚的局面,寄以厚望。當中美舊有經濟模式終結時,中方的被動更甚於美方,兩者原有的模式不可持續,要回復平衡的話,美方有更凌人的話語權,中方卻更被挾制、愈趨被動。

美國即使復甦有助中國出口見底反彈,也會透過匯率暗戰、貿易明戰,使中方不勝其煩。美國發動貿戰得逞,歐洲相效,甚至連發展中國家也不放過中國,貿易烽煙四起將逼中方終結寄望外需帶動的幻想。這種態勢在G20將找不到解脫的辦法。中國有句俗語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金融海嘯中,中國頗有獨善其身的優越,也就成為「風必摧之」的針對目標,眼前仍看不到中國有甚麼反制的良方,訴諸世貿仲裁即使可還中國以公道,也是遠水不解近渴。中國最終還須切實回到倚重內需的發展模式,「勤修內功」自救,方為可持續的經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