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中方深感憂慮的是今次立下惡例,一方面顧慮美國其他行業借引此案掀起摩擦;另一方面引發歐盟貿易戰的連鎖效應。以這個影響觀之,中國可能會訴諸世貿仲裁,但那將是耗時費事的長命公案,對中國來說如同遠水救近火,揀不到好處。無論中國主觀意願如何,在後危機時代與西方強烈的經濟反差中,歐美不斷掀起對華貿易摩擦,將是不可避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商務部旋即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汽車產品和肉雞,啟動反傾銷及反補貼立案審查,無疑有實施報復的意味。兩國貿易戰隨即散發火藥味,劍拔弩張之勢已成。
中方的強硬姿態,已不能使輪胎特保案萌生轉機,雖然事件未致使中美徹底鬧翻,但已可見歐美在後危機時代,財政風雨飄搖之中,雖難以利用金融作為有效的打擊力量,遏制中國的壯大,但會更加倚重貿易打擊,阻止中方乘歐美弱勢快速崛起。中國內部曾強烈寄望,以美國最大債主的身份,箝制美國的恐華圍堵,美國在貿易上尋找還以顏色的籌碼,亦是國際較量的必然。實際上,貿易遏制是早就過招的手段,今天對中方來說,惱怒的是被人乘之以危而已。
值得中國當局反思的是,要越過當前危機,回看加入世貿以後決策理念是否偏差。入世的艱難達成,相信曾使中國對遭受貿易排擠冒起如釋重負的感覺,但事實發展證明,美國在不停變招,游離於世貿規則,設置對華貿易壁壘。在貿易上製造麻煩,並不因漂亮的全球化說辭輕棄,美方不用三○一條款,有其他規條創造出來;不用匯價施壓,也有其他源源不絕的替代招數。
入世未使中方少了貿易上的麻煩,卻可能將內地引入歧途。入世後中國對外貿易急速興起,無形強化了中國對貿易的倚重,更加深陷出口型的經濟增長不能自拔。金融危機發生以後,全球經濟格局劇變,出口型經濟模式窮途末路,中國經濟轉型不及,至今未能看到短期實現倚重內需的前景,對貿易復甦仍寄望極大。今輪貿戰烽煙應促使中國反思,不能對歐美心存僥倖了,莫說歐美消費今不如昔,即使消費復甦、需求重振,也會把貿易作為同中國交手的籌碼來運用。
中國貿易遭遇歐美擠壓之際,也面臨來自新興國家的競爭。在傳統製造業領域的比較優勢日益減弱,近四年來製造業工資水平增長幅度,遠高於亞洲其他國家的水平。歐美容易找到替代市場,使之更認定貿易對華的遏制作用。這種嚴峻局面,中國在維護貿易權益的同時,也將被迫切實地對待轉型,一方面增長方式放棄對貿易倚重,另一方面在貿易上也要實現「中國製造」的轉型。借助過往打下的基礎向高端貿易拓展,摒棄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的低效益製造業模式。當前的貿易摩擦,已凸顯中國就此沒有退避的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