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傳統智慧中的一項,就是叫人切勿博到盡,要謹記「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筆者同意投資難免總要冒風險,但投資者不應冒太大的風險。
急功近利 危機四伏
近年槓桿式的衍生產品層出不窮,不但花款多、交投量也多。它們之所以大受歡迎,主要是它們以小博大的槓桿功能。加上急功近利心態流行,於是大行其道。
然而,高槓桿比率意味着一旦市況逆轉,自己就難免要面對不可承受的損失。霸菱銀行兩百多年的基業就是因為一位交易員違規的槓桿式交易而斷送。
很多人以為:恒生指數期貨是高風險產品,因此一般人都以為買賣恒生指數期貨的人士都是投機好博之士。然而,只要避免過度槓桿,恒生指數期貨其實比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更為吸引。
首先,恒生指數期貨衍生自恒生指數,而恒生指數直接反映42隻藍籌股的股價(短期內會進一步增加至50隻);其次,只有優質公司才會保留,長期表現欠佳的公司或代表性減低的公司會被取代;第三、恒生指數期貨流動性高而交易成本又低,一般而言自己可以全盤掌握,毋須假手於人。
買入迷你恒生指數期貨合約一張,所面對的風險及回報與買入一籃子股票無異。如指數為20,000點,一張合約等於買入了20萬元的股票。買十張就等於買入200萬元的股票了。投資者要問自己是否有能力承受買入200萬元股票一旦市場逆轉帶來的損失。一般而言,我會建議無槓桿或低槓桿投資法。手上有20萬元流動資金只會買入一張至兩張迷你期指合約。
減少槓桿 可保平安
如以香港的歷史數據觀之,不計金融海嘯,即使在過去任何一次股災前的高位入市,長期投資於一籃子的恒生指數成分股或期貨指數仍可享獲不錯的利潤。
如在是次金融海嘯前的高位入市,迄今損失仍屬不菲,大約為30%,但相信這仍屬不錯,起碼相比於其他股票組合,一點也不會「失禮」。假以時日,正回報的機會很高。
是次金融危機的第一肇因是次貸。而次貸的特色除了貸款人還款能力指標較差之外,通常亦包括極低的置業首期付款。如果連屋價的5%也欠奉,槓桿比率就逾20倍。有些個案是貸款額猶高於屋價,如此槓桿比率變成無限倍。貸款機構難言有甚麼抵押品。所謂MBS(按揭抵押證券)或CDO(債務抵押債券)其實沒有真正稱得上本來屬於借貸人的資產作抵押,卻往往給金融機構進一步槓桿化,無怪乎危機四伏。出現金融海嘯並沒有甚麼奇怪。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