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投資心理戰:因何恒指上月跌得少?

筆者於上月初的記者會以及早前文章中說過,中國銀監會在七月三十日推出《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徵求意見稿以及溫總對動態微調的講話,將打擊非法挪用於股市的貸款,短期會對A股構成壓力,筆者亦建議大家暫時忍手,等待恒指在18,000至19,000點才入貨。結果上證綜合指數由七月三十一日的3,412點下跌至八月三十一日的2,668點,一個月內的調整幅度達21.8%,把不少內地股民嚇得心膽俱裂。

但奇怪的是,恒指由七月三十一日的20,573點跌至八月三十一日的19,724點,跌幅只是4.1%。為何滬綜指在上月跌了二十多個巴仙,但恒指卻只跌4.1%?很多人說是因為港股「硬淨」,但事實又是否真的如此?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看一看,恒指是如何跌了這4.1%。

滙控逆市升 撐住大市

現時恒指成分股共有42隻,但比重卻並非平均分布,當中以滙控(00005)的比重最大,在八月三十一日時,滙控比重就佔了16.85%;但有些成分股的比重卻很小,低於1%的就有15隻(以八月三十一日計),最小的更只佔0.2%以下。所以成分股對恒指影響的差別可以很大,最高與最低的差別可高達100倍。

在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期間,其實只有三成的恒指成分股跌幅低於4.1%,其他七成股票的跌幅是高於4.1%。在42隻成分股中,10隻股票下跌逾10%,下跌5%至10%的股票更有16隻之多;大部分股份跌幅都比恒指要多,是因為比重最大的滙控在這段期間升了6.6%,由七月三十一日的77.7元升至八月三十一日的82.2元。

國企股情況亦差不多,恒生國企指數由七月三十一日的12,124點跌至八月三十一日的11,278點,跌幅是7%,但成分股中有4隻比重在10%以上的股票(它們加起來的比重是45.58%),跌幅全部都較國企指數為低。其實在43隻國指成分股中,有12隻是下跌逾15%,下跌10%至15%的股票更有7隻,只是比重較大的成分股跌幅較小,使指數的跌幅不致過分嚇人。

小心「托沽」 候低才買

所以無論是港股或是A股,八月份都是派貨的格局,只不過A股始終由散戶主導,派貨時總是雜亂無章,當大家收到《暫行辦法》後就胡亂出貨,恍如戲院失火的景象。反而港股就有規律得多,主要以「托沽」為主,即托住指數沽貨,因為若恒指急跌而造成群眾恐慌,沽出的貨是沒有人會接的。

對於港股短期走勢,筆者仍保持審慎態度,因為既然是「托沽」,「沽」完後就不用再「托」。幸好目前「牛二」的走勢未變,正如兩周前本欄《再談「牛二」的特徵》一文中指出,「牛二」是波幅市而非大升市,中間經常會出現暴跌,支持位在七月十三日的17,186點,所以大家可待18,000至19,000點才考慮入貨,買入優質股然後睡覺,等待「牛三」睡醒之時才離場。

銀聯信託投資總監 林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