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場內場外:內地供水業賺取暴利?

中國近月因「加水費」鬧得民意沸騰,水是生活必需品,取得供水的專營權等同砧上肉,所以曾被視為「藍金」,一度引起投資熱,但事實證明錢是可賺,惟回報絕不如預期般理想。每當提起加水費,市民的反應例必激烈,原因是「水從天上來」,天賜的禮物如空氣一樣應該免費,你憑甚麼可任意加費?

外資市佔率不足一成

小聶小時候也受過制水之苦,香港Y世代相當幸福,打開水龍頭便有東江水源源不絕供應(甚至供過於求)。不過,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受缺水之苦,印度因缺水而令GDP減少1%,美國加州連續三年食水不足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中國同樣面對缺水問題,用加水費以達到「節約用水」目的無可厚非,但遭市民指摘「袒護外資,不理百姓死活」。

外資其實只佔中國供水不足一成,在各地紛紛調高水費後,媒體的最大疑問是:供水屬暴利或「中看不中用」?內地最大外資水廠威立雅在○七年投得蘭州供水權(佔股45%),作價高達17億元人民幣,最接近的入標對手中法水務出價僅4.5億元,出價反映「藍金」價值人言人殊;蘭州之後未有加過水費,外資的唯一目的是賺錢,不同於國企水廠大多蝕本經營也不計較。

外資除了花一大筆取得城市的供水權之外,最大的支出是建造水管,日常的營運支出包括消毒、維修及員工薪酬;看似很高的毛利率,但扣除折舊及攤銷費用後,淨利又不算可觀。市民交的水費,部分要上繳地方政府作水資源費,部分是污水處理費,剩下的才是供水企業收入。清華大學環境系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近日發表長文論「水價之謎」,在此不細表;他贊成用政府補貼的方法保護弱勢社群,畢竟水比電更屬生活必需品。

中國水費G20中最平

據稱,中國的水費只是國際的四分之一。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G20中最貴的德國每立方米家用水要收3美元,最平的是中國,每立方米僅31美仙。中國市民還嫌貴?看香港每次有公用事業加價反應也一樣,像上海一加便是四成,誰理會你是不是追回七年來的升幅?

不計供應東江水的粵海投資(00270),香港只有兩、三間上市公司專門投資內地水務,但在這個牛市中遠遠跑輸大市,即使內地加水費亦沒有帶來刺激,看來這門生意並非一定「水為財」。

(聶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