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數據虛浮失真 製造業復甦不實

香港上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四十七點一回升至四十九點九,同盛衰分界只差一線,分析認為可證經濟出現復甦。其實數據很難說是內部經濟改善的結果,因為PMI向好在中國內地已相當明顯,不但連升八個月,更穩企於五十的擴張線之上。即使受海嘯肆虐很深的歐元區,PMI也在穩步回升,比較之下香港指數雖落後於內地,但優於歐元區,顯見是受到外圍帶動為主,而並非是經濟體內部復甦促成。換句話說,是否由此推動本港經濟復甦,很大程度還須視乎外圍後續走勢。

佐證PMI虛浮的實據,是本港從事製造業的廠商,絕大多數未能感受到復甦的暖意。不少經營悠久的工企,因為苦等復甦,在財困邊緣掙扎,甚至瀕臨倒閉。廠商目前定單小幅度的回升,一方面是急劇收縮後的反彈回補;另一方面定單多呈價賤利薄,對廠商不過聊勝於無的吊命鹽水。因此不能肯定連月的回升業已形成趨勢,復甦大局已定。即使內地的強勁PMI帶動效應,也不足以踏實、可靠地提振本港製造業。

具體地分析中國PMI數據,可提供啟示。內地PMI的內涵如是:新定單指數持平,其餘的生產指數、積壓定單指數、採購量指數等,升幅均在一個百分點以內,唯獨購進價格指數上升二點一個百分點,使其幅度逼近百分之六十。從中顯示工業企業為擴張的採購準備,遠超過定單的實際需要,或者因為憧憬擴張急速到來,或者趁商品未大漲囤積原材料,而廉價資金又提供有利條件,刺激起廠企的擴張意欲。可見很大程度是刺激方案引起的,數據儘管強勁,但政策驅動並不穩定,而且存在盲目性。

此外,七月數據持平的新定單指數,分行業看,二十個行業中十四個行業高於百分之五十,當中金屬冶煉及延壓加工、非金屬礦物製品等五行業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服裝鞋帽及皮毛羽絨、交通運輸及設備製造、紡織業等六個行業低於百分之五十。由此可見改善的是重工業部分,輕工業部分仍然緩慢,足以解釋本港PMI大幅落後於內地的原因所在,本港廠商傳統側重輕工業,不但回升緩慢,反覆的風險亦較高。

經濟學家郎咸平表示,金融海嘯來得快去得也急,美國在今年首季已經擺脫了險境,但製造業危機的特點,是來得非常慢,慢得讓人感覺不到,來了就再也不會走,只會慢慢的腐蝕整個經濟。「慢得讓人感覺不到」,可從眾多中小企的感覺印證;「來了就再不會走」,如果說的是不再複製昔日繁榮,就是不無道理。因為美國摒棄往昔消費模式,中國力求轉型內需帶動,都意味着回復昔日繁榮的寄望,抽走先決條件後已一去不返。

令人憂慮的是,PMI的虛浮回升,使決策者墮入復甦的夢幻中,現在藉PMI高唱復甦的評論已經泡沫化。事實上,內地已或多或少陷入追逐復甦的迷思,一方面強調去庫存化,認為通縮的風險大於通脹,需要繼續救市招數;另一方面卻容由製造業大舉採購,為擴張生產做原材料準備。做法究竟是想消除庫存,還是擴大庫存風險?這種矛盾衝突,使得內地經濟非但不能讓人因PMI向好表象感受到樂觀,反而要為經濟深重的不確定性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