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難以再用理性眼光去看,主要源於政策市的本質。之前沒有實體經濟支持非理性的上漲,是資金氾濫催谷的,而資金氾濫又是政策作用的結果。昨日大跌市的關鍵誘因,是市場流傳銀行「閂水喉」的消息,對政策轉向的恐懼心理,引發了拋售的大潮。實際上,官方對政策唱的始終還是「適度寬鬆」的調子,沒有詮釋半年逾七萬億元的放貸增量,算不算「適度」;也沒有人證實下半年將大幅「收水」,但都不能排除市況漲跌與政策的關連。
政策操作的模糊,內在的好處是,決策者無形操控股市的調節閥門,龐大的救市資金,以信貸的形式發揮着平準基金的功能。但政策模糊也是「雙刃劍」,正因為其模糊,市場好淡雙方皆可利用有利的消息,在股市中角力鬥法。大跌市是被「閂水喉」的消息嚇跌的,由此是否致使市況大逆轉尚難定論。但對政策官方及市場各自演繹,情況延續下去,當局想「維穩」A股恐怕只是空談。
值得留意的是,上半年信貸的氾濫已引發諸多負面影響,若在正常時期,收緊已在所難免。但像傳聞中的下半年各銀行放貸以二千億元封頂,也就形同急煞車,可以想像,如此一來下半年需要借貸的企業將面對緊縮的局面,有礙促進實體經濟的復甦,未必行得通。情勢凸顯政策面對兩難,可能陷於收放俱無度的困境,政策要麼見步行步隨機應變,要麼繼續模棱兩可模糊下去。A股處於高位,又遇上訊息混淆,市況難免急劇波動。
政策模糊化,股市風高浪急,令人對重啟IPO前景存疑。作為今年的改革重頭戲之一的IPO重啟,試水兩例似乎成功,其後卻出現變數。先是四川成渝A股,一再漲停到一再跌停;繼而中國建築A股掛牌先漲後回,激情不再。新股表現趨於顯示,「打新」瘋狂舊病復發,然而也有像前車之鑑,走向死胡同的風險。不難看出,不擺脫政策市的怪圈,股市的改革都只會離市場化的運作更遠,成功的機會很低。
股市不能維穩,另一值得憂慮之處,是今年隆重登場的創業板。創業板被視為改革的重要業績,曾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之諾。然而,A股市況如若動盪不休,對初生的創業板是極大的壓力。此外,政策市理念根深柢固,往往促使決策上偏向利用政策手段,去營造創業板的「繁榮」,其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從A股主板當前的表現,投資者遲遲不能從市場運作中成熟起來,同樣的理念模式去複製創業板,如何能真正獲得成功?因此,無論昨日跌市前瞻是否市勢的逆轉,終究亦反映了內地股市結構性弊端未除,投資風險依然頗大,改革前路仍然相當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