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任財長保爾森憑藉其「中國通」的眼光和膽識,為中美兩國奠下常設對話機制的基礎,是兩國由對罵轉為對話、猜疑轉為互信的轉角點。在保爾森領軍的時代,中美兩國基本上可保持理性對話,予外界印象是任何事情皆有商量。這種相對和諧的對話關係,對於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在正常時期固然如此,在目前的非常時期,愈發顯出其特殊意義。即使在新機制下,參與對話的最高層官員人選有變,期望兩國官貝秉持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大原則不變。
不管外界對原本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成效有何評價,中國在○五年啟動人民幣匯價改革,揭開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金融發展最重要的一頁,可說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達成的其中一個主要成果。奧巴馬上場後,華府對人民幣施壓的力度即使較前任政府稍為緩和,大家亦不可對此掉以輕心,尤其是美國經濟目前處於困難時期,當政者特別容易借題發揮,諉過於人,將國民注意力由本身問題轉往貿易夥伴身上。
據媒體報道,中美兩國本周會談的主要議題之一,仍然離不開匯率,美方關注的是人民幣如何增加彈性,容許更大的升值空間,至於中國關注的焦點,自然是要求美國保證美元匯價穩定,確保中國在美國的資產安全。值得留意的是,在以往歷次的對話回合中,美國向來以施壓者的高姿態出現,要求中國作出這樣那樣的承諾和妥協,但在金融海嘯爆發後,全球形勢出現巨變,美國為求挽救瀕臨崩潰的金融和經濟體系,需要中國以行動支持其龐大的發債計劃,不得不改為施展軟功。
我們承認中美兩國的經濟各有問題,各有不足,但既然要對話,要尋求共識,大前提就是不可強人所難。例如中國現階段要大舉發展內需市場,這也是美國所贊同的方向,不過發展具深度和廣度的內需市場不是一蹴即至,除了需要政策配合,也需要時間發展。美國的情況亦相似,推出穩定金融市場的措施後,需要時間發揮效用,不能操之過急。中美雙方現階段宜多採取互諒互讓的態度,協力共渡難關。
人民幣由於尚未完全自由兌換,中國對於人民幣匯價的高低有足夠影響力,反而美國現階段對穩定美元的能力有限,令人擔憂。先不說美國用了天文數字的資金,仍未能完全穩定當地經濟,聯儲局大舉向市場注入流動資金後,能否適時順利退市,在通脹肆虐前安全撤資,也是一次前所未見的嚴峻考驗。從華府想扭轉華爾街大行的貪婪本性,勿再向員工肆意大派花紅,也顯得有心無力,對於美國穩定美元的能力和決心,大家不宜抱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