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投資心理戰:參考點與「處分效應」

以下哪一種情況,你會覺得較為痛苦?(1)以10元買了一隻股票,在12元止賺沽出,然後股價升至100元;(2)以10元買了一隻股票,在8元止蝕沽出,然後股價跌至1元。

對於這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賺錢的投資,而第二種情況是蝕本,第一種情況理應是開心的,而第二種情況會感到悲傷。可是在真實的環境下,第一種賺錢的情況反而會感到不開心,而在第二種蝕本的情況反會感到開心,為甚麼?

參考點決定沽貨悲喜

其實這是受到無形參考點(Reference Point)的影響。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參考點會決定心理上的感覺,究竟是獲得利潤的快樂,或是承受虧本的痛苦。例如某人以100萬元買入一幅名畫,希望將來以高價賣出賺錢,參考點會定在100萬元,若賣出價格是150萬元,他就會感受到賺錢的喜悅;但當賣價跌至80萬元時,由於受到參考點的影響,若在這時賣出名畫,就會產生處分效應(Disposition Effect),感到沮喪和情緒不安。

參考點除了受到買入價的影響外,更會受到賣出價及未來走勢的影響。例如本文開始時的例子,某人以10元買入股票,賣出價格是12元,本來應感到賺錢的喜悅,但看見後來股價升至100元,心中會產生一種感覺,覺得自己失去了88元的盈利,這種失落感會超越得到賺上2元的喜悅,結果把兩者加起來,就會變得不開心了。而當賣出價格是8元,本來應感到蝕錢的傷痛,但看見後來股價跌至1元,心中會產生一種感覺,覺得自己的損失減少了7元,這種開心感會超越蝕去2元的痛苦,結果把兩者加起來,就會變得很開心了。

投資時我們經常都出現這種現象,例如買入了一隻股票,當這隻股票升值的時候,你當然會覺得開心,但假如其他身邊的朋友,他們股票的升幅都比你高,你可能就不會這麼開心,甚至後悔為甚麼不買他們的股票。又例如在公司的聯歡晚宴中,你抽獎得到1,000元的禮券,本應是非常開心,但後來與你同坐的人,全部的禮物都要比你多,那麼你就會變得不開心了。

潛意識影響錯失良機

筆者今期花了這麼多篇幅解釋投資者的心理,目的是要說明在上期文章中,關於投資者在「牛一」出現「我無貨,所以覺得個市唔應該升」的潛意識。為甚麼大部分投資者甚至包括專業的基金經理,在「牛一」初期都沒有買貨?主要是受到心理的影響。當投資者在熊市時,於恒指11,000點以下水平沽貨,心理上的感覺已不好受,並會在賣貨價位定下參考點,若要在高於11,000點入貨,心裏會肯定了當初在11,000點以下沽貨是一個錯誤和沮喪的決定。由於人總希望避免「處分效應」的發生,當股市開始上升之時,就潛意識地出現了「我覺得個市唔應該升」的想法,錯過了賺大錢的好時機。

那麼投資者何時才會解除這種潛意識呢?就是當股市上升到某一頂點(例如六月十二日於19,162點的一浪頂),然後再回落的時候,心裏的參考點就會改變為上一次的浪頂。例如近期很多人都說,如果恒指跌至16,000點就會是非常抵買,但這個人在三月是不敢入貨的。由於受到參考點的影響,在三月時的12,000點覺得貴,今天的16,000點覺得抵買,這兩句話是可以出自同一個人。

銀聯信託投資總監林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