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總的構思方向是正確的,亦將使香港蒙受利益。人民幣貿易結算啟動,對香港金融業的帶動作用有多大尚待評估,但從宏觀角度看,尤其金融海嘯後貿易的緊縮,使市場預期貿易因不斷的分流,在香港經濟中的比重,頗有日薄西山的衰減況味,循金融服務開拓更多業務是未來的重要努力方向,甚至可能人民幣買賣港股帶來的收益,強於貿易結算帶來的收益,的確值得期待。
然而,內地對人民幣成為投資貨幣的顧慮也不小,成為投資貨幣就意味着國內資本金融市場必須向海外資本全面開放,同時本幣投資海外金融市場也將不再受限制。這對於內地來說,由操作到監管,無異於是體制的重大變革。任總的倡議顯然對此深知,有意地避開了內地的開放大變革,只提人民幣在港股買賣,實質不算是人民幣完整變身投資貨幣,大大增加了內地的風險可控度,降低了構思的敏感性。
事實上,邁出這一步除了對香港來說有利益以外,對兩地市場現存的一些差異,也有彌平的作用。在兩地證券市場的運作過程,一直備受困擾的「同價同權」目標得不到兌現,相信可以在雙幣買賣的條件下將得到兌現。同時,亦會使內地預託證券(CDR)及香港預託證券(HDR),運作更暢旺。香港市場之內,國企及內地企業的比重持續增加,都有強化投資資金流通的需求,人民幣變身投資貨幣既是遲早的事,擇機在港股先試雙幣買賣,未嘗不是有意義的穩妥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任總以澳門為例,提出了「一港兩幣」的日常化。人民幣業務已不局限於一般的存款、債券等金融產品,隨着個人遊的展開,人民幣在香港已有了實際的流通應用。像港元在被廣泛使用下,澳門幣仍是澳門法定貨幣,香港將來出現港元雖是法定貨幣,但人民幣廣泛使用的情況絲毫不奇怪。微妙的是,人民幣推進國際化,港元日益邊緣化甚至走向消亡,則是不可避免的,而與人民幣共存於市場中,逐漸弱化可能是港元演變的途徑。這是國家發展策略應當預見的。
基於這一前景,如果說香港只能在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框架內,立足國家,面向國際,才能找到經濟生機,人民幣就是引導這一進程的催化劑。由此看任總的雙幣買賣港股構思,就不能認為單純是挺港的招數,或者只是裨益香港的措施。這其實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繞不開的路徑,只在乎國家怎麼行,是快步走,還是慢步行而已。事實上,除了QFII及QDII機制下,投資的流通以外,內地企業被鼓勵「走出去」,作為下一步,個人投資自由行勢必提上議事日程,顯示事態的發展將由現實需求而上升到行政決策,朝向任總的構思推進,國家綢繆啟動人民幣漸進變身投資貨幣已可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