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場內場外:全城關注環保皆由錢起

由明日開始,我們到超市和便利店等地購物如索取膠袋便要付出徵費,5角錢雖然只是一個小數目,但小數怕長計,心有不甘兼會成為破壞環境的人民公敵。自備環保袋成指定動作,惟不少人購物屬即興式,慣於逛街兩袖清風的男士被視為「死硬派」,不再便利的便利店可能是最大的輸家。

膠袋稅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塑料袋行業整體塑料用量估計是徵稅前的4倍以上,環保袋、垃圾袋、無手挽膠袋、紙袋的產量已先行大幅上升。聰明的商家大派環保袋,將大大的商標印上,廣收宣傳之效,又可沾點環保的光環,但大多只計成本、不計環保效益。不少家庭現已擁有超過10個環保袋,其中八成屬成本僅兩、三塊的不織布袋,真正的環保袋應以帆布作材料,且盡量少印染。

內地寓禁於徵有成效

小聶慣用超市背心袋做垃圾袋,背心袋在退役前至少可完成兩次任務,反觀垃圾袋只會用一次,哪樣更環保不言而喻,愛爾蘭的經驗是反面教材。中國的政策叫「限塑令」,名字極具專制性,與香港如出一轍寓禁於徵,實施已一年有餘,超市膠袋使用量減少接近七成,從數字上可算成功,但在限塑令範圍以外的街市則響應者渺。政府收煙稅及膠袋稅時異口同聲說不是為了斂財,寧願收到的稅愈少愈好,但事實上得益的是庫房。

常聽說,浪費紙張等同間接砍伐了大樹,罪孽深重。不過,造紙林大規模發展,而各國對天然森林濫伐已嚴格禁止,全球的樹木數目正有增無減。有前輩多次指,多用紙可誘使商人多種樹木,正如你吃了一隻雞,世上不會因此少了一隻雞,因為雞農會因應需求而提高養雞數目。環保人士當然不會同意,因為種樹需要時日和水分,仍會消耗地球的資源。

借「碳關稅」行貿易保護

碳排放將環保效益「價值化」甚至「證券化」,空氣變成有價值的金融產品,有影星捐贈樹苗以抵銷自己在過去一年航空旅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有環保組織每次召開會議都會計算耗碳量(與會者乘搭的飛機里數及會議耗用的電力和紙張),以標榜「取之地球,用之地球」。不過,中國近期抨擊部分發達國家擬實施「碳關稅」,是借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既然食品也提倡低碳,其他商品是否亦可借「減少運輸」為名,鼓勵多用國產貨?

根據哈丁之「公共地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理論,環保應該站不住腳,但現時成為全民關注的議題,那不得不歸功於環保人士無孔不入的宣傳教育,讓人感受到道德壓力。早前的一輯電視廣告,小學生在演講台上用訓斥的語氣叫人熄燈,從勸喻的方式又進升至另一層次。

(聶世達)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