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推行預託證券 勿蹈納指七雄覆轍

港交所推出香港預託證券(HDR)架構,顯示其策略計劃向前邁出一步。在全球證券市場激烈競爭氛圍中,港交所不進則退的風險,迫使其順應競爭形勢,但港交所在去年七月推出預託證券上市機制,一年以來未有預託證券上市,皆因上市架構複雜,上市及監管要求如同雙重上市,明顯不合時宜,重訂架構強化了市場適應拓展的規則,可能有助將來獲得成功,但被稱「納指七雄」的納斯達克股份在港上市的慘淡,不能不令人對預託證券成功拓展心存疑慮。

包括微軟在內的納指七雄,其優質及名聲是不用質疑的,但在港股市場交投量,連一隻本地稍為活躍的二、三線股都不如,這種悖逆現象,相信對港交所及美國企業都有失顏面,使得引入納指股份成為「雙輸」的買賣。研究納指七雄落敗的教訓,有助市場透析預託證券成敗的因素,如果希望拓展香港預託證券,不重蹈納指七雄覆轍,更深入了解當年引入納指的決策缺失,十分重要。

納指七雄慘淡在於流通量極低,流通量多寡將是香港預託證券成敗的關鍵。納指七雄於二○○○年五月底在港上市,適逢科網泡沫爆破,股市進入調整期,儘管當時對流通量憂慮在先,構思了莊家機制護航,流通量依然回天乏力,技術原因背後是決策的欠缺知己知彼。眾所周知,香港股市有兩個特點不可忽略:其一,是散戶活躍的市場;其二,是短炒活躍的市場。引入納股顯然忽略了同港股特點的切合,以致陷入敗局。

納指七雄規模大、股價巨,適合投資者買賣以作長線投資,機構投資者買賣這類股份,會藉便利的條件,直接從納市買賣,不需假道港股。就算將股價拆細後,在散戶角度要買賣也可以選擇透過網上證券交易容易買到。此外,提倉徵費偏高,造成成本昂貴不宜短炒,也是不合散戶胃口的原因,顯示引入預託證券面臨很現實的市場考慮,要麼適合本地投資者需要,要麼改造本地投資者結構。簡單的以准入或買賣便利,不能解決流通量的難題。

敦促上市科盡快研究簡化上市程序,動機顯然是降低准入或加快審批,形成新的章法,以期打破困局。就此相信不難做到,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預託證券架構,理應是面向國際化的需要的,不局限於對美國或內地(可能這是重要的市場),當面向的市場多元化、廣泛化以後,對多元的監管規則如何包容,以及對投資者提供便利,是超越市場流通量的課題。譬如,不同市場實行的T+2、T+0、T+3交收,以及訊息的對稱化,都是投資者希望得到平衡的問題。

這無疑表明,預託證券上市架構,不單純是解決引進股份的問題,更需要有一個相應的監管機制,才能平衡不同企業同本地投資者,不同市場同本地市場的利益保障,這就需要得多種制度配合。港交所今次舉動,顯示其認同海外優質企業來港第一上市的興趣不大,將拓展的目標退向爭取壯大預託證券市場。無論爭奪海外上市資源,還是內地上市資源,這是最現實的希望,這不僅僅是港交所的事,更是本港力保國際金融地位的重大戰略,港府不可任由港交所憑一己之力去拚搏,要舉財金全力去支撐,避免再陷引入納指七雄那樣的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