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牛熊證的收回價與正股現價距離愈近,其有效槓桿愈高,正好是「高風險,高回報」,故選擇牛熊證時要在風險與回報間作取捨。現時投資者通常只憑對市場的感覺選擇收回價,以較受歡迎的恒指牛熊證為例,通常會選擇收回價與恒指尚有約1,000點距離的牛熊證,市場波動時或會將「安全範圍」擴大至1,500點。
以常態分布作統計
美林亞太區股票結構性產品部副總裁兼香港認股證銷售部主管黃書耀認為,現時投資者使用的方法缺乏數據支持,亦未能因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故推出引用統計學上「常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為基礎的「KO指標」,以科學化方法估計「安全範圍」。
「常態分布」是假設統計數據呈平衡鐘形分布,當中約68%數值分布在距離平均值正負一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代表統計數字的分散程度)的範圍內,約95%數值分布在距離平均值正負兩個標準差的範圍,而平均值正負三個標準差範圍包含97%數值,以上分布模式稱為「經驗法則」。
收回機會大大降低
黃書耀解釋,假設股價波動幅度也是呈「常態分布」,若計算出恒指一段時間內的單日波幅平均值和標準差分別是500點和250點,而現時恒指為18,000點,可考慮收回價17,000點(18,000 -(500 + 2 × 250),或以下的牛證,或收回價19,000點或以上的熊證。按經驗法則可預期在這個「安全範圍」的牛熊證持有一天被收回的機會低於5%。
按以上例子,在美林認股證及牛熊證網站的「牛熊證分析工具」下的「搜尋」功能,投資者可在「KO指標」分別點選「>2」和「一日」,即篩選「安全範圍」是單日波幅兩個標準差或以上的牛熊證。網站同時還提供「一周」和「一個月」的數據作參考。
黃書耀表示,「KO指標」的樣本數據取樣基準是經反覆測試後決定,但不便公開全部數據,投資者同時需留意波幅是根據正股的「絕對波幅」計算。
專注推恒指牛熊證
牛熊證在港推出有三年多,美林於上月中加入成為第13家發行商。黃書耀稱,該行上月中先推出兩隻收回價距離當時恒指現價較遠的恒指牛熊證,吸引專業投資者注意,其後再加推數隻恒指牛熊證,現階段會進一步在交易風格、財務費用和價格敏感度等着手,建立令投資者滿意的「開價風格」,因獲投資者信賴的「開價風格」是重要的成功因素。
事實上,美林正式於近月踏足恒指認股證和恒指牛熊證市場。黃書耀指出,近期每日頭三十大成交窩輪往往佔整體成交共約40%,當中包括不同正股,但牛熊證市場則較為集中,每日頭三十大成交可能佔去整體逾60%成交,而且全部為恒指牛熊證,加上目前恒指牛熊證街貨量佔整體約70%,故下半年將專注推出恒指牛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