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Smart Money:醫藥基金潛力可觀

金屬及資源類等周期性股份基金今年顯著反彈,反而防守性的醫藥基金未見起色,隨着新興市場對「仿製藥」(Generics)需求不斷提高,令窮人有藥可服,為當地藥廠帶來可觀利潤。有醫藥基金經理認為,今年醫藥企業盈利增長達20%,股價即將反映此利好因素。

藥物可分為「專利藥」(Patent)及「仿製藥」,分別在於名稱和價錢,兩者的配方、成分和劑量無異,當藥品專利權屆滿後,其他藥廠便可生產和出售相同成分的非品牌配方的藥物,該「複製」的藥物稱為「仿製藥」,價格一般比「專利藥」便宜。

「專利藥」的供應一直由已發展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藥商所壟斷,而發展中國家因公共醫療保障需要,大多進口較便宜的「仿製藥」。過去三個月,投資製造「仿製藥」藥廠包括印度企業的健康護理基金表現較優勝,平均正回報12.57%,而投資研究及開發新藥物、新技術企業的生物科技基金同期只上升8.84%。以「百達醫藥基金」為例,三個月收益錄得26%正回報,主因是過去多個月資金調撥至較波動的新興市場,如印度及東歐等國。

仿製藥認受性提高

「百達生物科技基金及醫藥基金」基金經理Michael Sjostrom表示,新興市場如金磚四國(BRIC)及涵蓋前蘇聯國家的獨聯體(CIS)對藥物需求有向上趨勢,主要是該區人口增長及「仿製藥」認受性提高而帶動醫藥業。即使「仿製藥」沒有品牌,當地藥廠亦會推出有關該藥物的醫學報告,令病人用得安心,現時市場對「具有品牌的仿製藥」(Branded generics)的成效漸有信心。

Sjostrom續稱,政府投資亦為醫藥企業帶來進帳,舉例中央政府今年四月宣布,未來三年內,計劃投入8,500億元人民幣改革醫療制度,將目前未有醫保的2億人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中,各級政府還會因應需要,增加公共醫療經費和行政費用等,此反映醫藥的需求會不斷上升。

但提到投資機會,中國的製藥或生物科技公司根基仍未紮實,Sjostrom不太看好內地醫藥股,由於所研發的藥物未有足夠的醫學報告支持,料十年內難找值得投資的股份,香港醫藥企業反而更勝一籌。

去年被市場追捧的醫藥股表現平平,年初至今MSCI健康護理指數輕微上升4%,同期納指則升約14%。Sjostrom強調,目前未見資金流出健康護理及生物科技類股份,過去六個月表現一般,主因是市場投資氣氛轉趨積極,新資金流入金融及周期性股份。他預料,今年藥廠及生物科技企業盈利增長20%,股價即將反映出來,事實上,目前醫藥及生物科技股份估值吸引,料長線上升空間有15%至20%。

資金留作研發購併

選股方面,Sjostrom不太理會股票的波動性,他亦關心研發(R&D)過程的長短,隨時十年以上,失敗的風險亦相當高,但一般製藥公司會預留足夠現金儲備作為實驗費用,即使研發不成功,仍不影響公司日常運作。故藥廠及生物科技企業很少派息,多用於未來藥物或技術研發或購併(M&A)活動上。

「為更了解研發進程,基金經理每年平均到訪藥廠兩至三次,作實地考察。參與醫學會議亦是一個好方法,了解未來20年市場需求哪類藥物。有時亦會與醫生交談,聽取他們對藥物的意見及市場反應,舉例說,由癌症病人的定期診症及服用藥物,可得知真正的醫療需要。」Sjostrom說。

近期醫學美容十分流行,尤其注射肉毒桿菌(Botox)收身,Sjostrom稱,雖然Botox是合資格的藥品,亦有醫學報告證明其效用及安全性,但他不會考慮製造相關美容產品的企業,因它們易受外圍經濟影響,若經濟疲弱、失業率高企,消費者便會放棄「扮靚」。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