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經常強調,除了爭取回報外,風險管理亦很重要。故切忌把所有金額放在單一市場或單一行業的基金,否則違反了「分散投資」這重要原則,而且投資風險也相當大。例如在二○○○年出現科技股泡沫時,投資科技基金,雖然儲蓄計劃能利用平均成本法降低成本,但至今要虧蝕。又如很多港人以往認為,滙控(00005)股票是一項很穩健的投資,把大部分積蓄放在這股票上。奈何此股受金融海嘯衝擊下大跌,令不少人損失慘重。
強積金被批評選擇少
強積金經常被人批評的地方,是基金選擇太少,往往不多於10隻,因此較難透過分散投資,去減低投資風險。市面上有些基金儲蓄計劃,就彌補了強積金的不足,基金選擇多達60隻或以上,這些基金涵蓋了大部分地區及行業股市,亦有不同資產類別,加上轉換基金費用可獲豁免。因此作基金組合分配時,遠較強積金為佳。
由於這類計劃的基金選擇多,故可分散投資於不同類型的基金,以有效降低風險,又不會拉低回報。我們分析過眾多基金,發現若基金組合內,同時投資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及管理期貨基金的話,由於這三類基金的相關性較低,可起到有效的分散風險作用。
例如一個基金投資組合內,分別持有10%首域中國增長基金、45% Man AHL管理期貨基金、45%施羅德亞洲債券基金的話,根據過去五年回報計算,可以每一個單位波幅(風險),換取1.165單位回報。若獨立買其中一隻基金,每單位波幅的回報明顯較低(如Man AHL管理期貨基金只有0.9,其他則更少)。
年金計劃回報更穩定
要追求更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可把資金投放在年金計劃。「年金」簡單來說,就是確保退休後都「年年有金用」,即如同公務員退休後出長糧一樣,能夠保障持有人每月都有一筆固定收入。現時一般的年金計劃,可以選擇的供款年期為10年、15年及20年,至指定年齡後便可開始取回現金。
以一家著名保險公司的「供15年、拿15年」年金計劃做例子,一位35歲的人,若果月供5,179元,供15年的話,則在50歲之後的15年,預計每月可收取10,365元,當中7,000元是保證的(即最少每月可拿7,000元)。
(讀者請注意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文內基金買賣策略亦只是模擬,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部
東驥財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