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汽車資產及業務
中航科工的汽車業務嚴重虧損,○七和○八年均勁蝕超過10億元,有關集團重組的消息也早炒過多轉,惟步伐仍嫌緩慢。集團重組前持有100%哈汽、59%昌河和58%東安動力等汽車資產(後兩者在A股上市),前者○八年虧損高達5.8億元(人民幣‧下同),這包袱將悉數出售。昌河則透過重組,將剝離汽車資產和業務,同時向中航工業收購上航電器與蘭航機電,轉型航空照明系統等業務。昌河的汽車業務去年虧損達4.24億元,反觀兩項新航空資產今年可錄得8,200萬元的純利。
中航科工現剩的唯一汽車資產,是從事汽車發動機生產的A股公司哈爾濱東安動力,相信亦會伺機尋求出售。東安是一家有健康盈利的公司,故可不必急於求售,而且由於涉及A股上市公司,重組過程會較為繁複。中航科工的重組雖已獲股東會通過,惟尚待監管當局的批准,即使今年內可完成,汽車業務仍會拖累今年業績,估計集團將會連續第四年見紅,至明年方轉虧為盈。
續炒重組及注資消息
持有集團61.06%權益的控股公司去年底重組成新中航工業,在內地及香港共擁有21家上市公司之多,但僅得H股的中航科工為境外上市,對成為融資平台的角色有利,亦可憧憬獲得更多優質資產注入。
集團去年汽車板塊佔總收入的71.95%,航空板塊的收入則保持增長,因此中航科工業務由「陸」轉「空」受證券行看好,中銀國際預測中國航空工業未來10年可每年保持20%的複式增長。不過,集團旗下的哈爾濱安博威飛機工業○六年曾與海航集團簽訂50架支線客機的銷售合同,總值約11億美元,原定明年底前全部交付,但在金融海嘯影響之下,今年五月合同縮水了一半,亦對集團的航空鴻圖潑了一盆冷水。
管理層對直升機、教練機、通用飛機等業務前景仍表樂觀,目前發展主要障礙是低空領域開放問題,預期國家將進一步開放低空並帶來機遇。據中銀國際研究,中國民用直升機滲透率每百萬人僅0.13部,還低於印度,世界平均為4.6部。
中航科工在本月初高見2.15港元(下同)後回落,昨收1.79元,仍險守50日線。由於集團暫時仍欠盈利能力,只能繼續炒重組及注資消息。若守1.77元可小注吸納,但若跌破則要將入貨位放在1.5元附近。
D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