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股市狂炒全球經濟見底復甦,經濟數據成最佳寒暑表。許多經濟學家早已預言,中國將是全球最快復甦的國家,最宏觀的當然是看GDP,保八不保八如猜謎遊戲;中國有「世界工廠」之稱,所以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工業增加值、出口升降等成重要指標。不過,分析員將發電量看得比其他數據更重要,那已是公開的秘密。偏偏今年首四個月發電量一直下跌,與其他數據欣欣向榮的現象出現背馳,令中央感到尷尬不已。補救方法不是增加透明度,而是將發電量亦統一口徑發放。
隨時出現大幅落差
中國GDP年年高速增長羨煞旁國,但可信性亦一直存疑,文革時期遺傳的「假大空」揮之不去。中國首季GDP增長率6.1%,次季經濟料見底復甦,下半年因去年對比基數低令增長更無難度,保八豈不在望?然而,有多少屬「發水」成分則無從稽考了。內陸城市首季GDP普遍達雙位數字,受外貿衝擊的上海只有3.1%,反觀另一沿海城市天津則以16%居全國首位。落差之大,信不信得過?
發電量用多少算多少,無花無假無旁門左道,皆因中國有七、八成用電在工業用途,看來有更大參考價值。不過,今年首季石油需求量下降了3.5%,四月份發電量同比跌幅擴大至3.6%,而同月工業增加值則上升了7.3%,相差超過了10個百分點。上月中《華爾街日報》提出了有關質疑,國家統計局亦高調地提出了駁斥。國統局及眾專家們解釋,有色、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產業增長放緩,相對用電較少的高技術產業增長則較快。另存貨消化、刺激經濟方案、銀行貸款增加、基建項目動工等有着時間滯後,故此未反映在發電量方面。
統一公布免卻混淆
中國多項五月份經濟數據將於本周陸續公布,PMI及工業增加值有預測可能會出現回落,前者在連升五個月之後或再度回落至50以下。至於發電量呢?上旬降幅擴至3.9%,中旬微降0.57%(去年同期發生四川大地震),合計同比下降2.3%,數據有所好轉。據稱,國家統計局與國家能源局正研究統一公布渠道、統一口徑、統一解讀,到時就沒有一個報喜、一個報憂的尷尬局面,但同時亦將分析員唯一觀天的井口封閉了。
香港統計處亦曾發生運輸服務業工資指數出錯事件,弄出了一個大笑話,可見統計實在含糊不得。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雖然看來較為抽象,但由於三大指數全由民間機構調查,可信性毋庸置疑,並成為一項舉世看重的指標。
(聶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