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擔任聯邦儲備局副主席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布林頓指出,由於現任主席伯南克在華盛頓和華爾街均獲好評,估計他第一屆任期在明年一月底結束後,有機會獲奧巴馬政府提名連任,繼續他挽救山姆叔叔的艱巨任務。布林頓的個人意見最終會否成為華府採納的集體意見,暫時不得而知,鑑於未來的變數仍多,金融海嘯新一波衝擊何時出現,也沒有人能準確預測,伯南克的好評可以維持多久,有待考驗。
無可否認,與歷任聯儲局主席相比,伯南克在運用聯儲局的政策工具上,確實有較多新猷,不僅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近乎零的歷史低位,也透過向市場大量注資以及大手購入國庫債券為手段,人為地將長期利率壓至極低水平,為美國經濟的喘息和復甦營造利好環境。他更樂觀地預測,美國經濟明年可望復甦,暗示金融海嘯已受控制。
但不可忽略的是,伯南克在金融海嘯未形成之前,由於錯判形勢,輕視次按危機的破壞力,未能杜漸防微,沒有聽取市場上其他人士的預警和忠告,最終令美國難逃百年一遇的金融災難,他的功與過孰輕孰重,相信仍有一番爭論。再加上伯南克對經濟復甦前景感樂觀,多少與他的職位有關,含有主觀成分,現在經濟形勢加倍複雜,他預測的準繩度究竟有多高,頗成疑問。
無論是減息、注資、買國庫券,伯南克的目的都是壓低利率,藉此刺激投資、消費,減少按揭負擔。究竟利率低企是否一定創造需求?日本「迷失十年」的痛苦經歷,證明低息不是救經濟的萬應靈丹,市場資金充裕也不是經濟增長的唯一條件。不過,低息卻容易推高資產價格,美國的股市、債市都是在這種政策下「受惠」的市場,但沒有實際企業盈利支持的股價如何挺下去?沒有實際購買力作後盾的樓價,亦不可能長期企穩。
伯南克的量化寬鬆政策,大量發鈔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庫債券,揭穿了其實是左手交右手的把戲,就如皇帝的新衣,沒有人敢揭穿假局,或不肯面對現實,一旦謊言無人再相信,源源不絕發行的美債無人問津,美債價格肯定急挫,推高美債孳息,美國目前僅有的經濟復甦苗頭,必會立時枯死,經濟疑似見底的假象亦會原形畢露。
當樓市仍然低迷,當企業倒閉和裁員數字繼續攀升,美國經濟就難言真正復甦。倘若美國實體經濟未回穩,只靠資產價格回升支撐市面的氣氛,不過是另一種泡沫,猶如科網股期間,大家都相信科網股前景一片美好,公司估值根本無上限,估得愈高,市場愈興奮,這種鬥傻的預測遊戲結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格林斯潘曾被推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聯儲局主席,但他離任後市場逐漸發現他長期維持低息的政策,加上不願加強監管金融衍生產品,終於為他的繼任人伯南克留下難以克服的特大難題。伯南克現在即使暫時穩定了金融市場亂局,但實體經濟嚴重內傷,需要長期療養,他為應付金融海嘯而使出的非常規政策,亦為美國經濟埋下金融炸彈,至於這些問題最終由他本人解決,抑或由他的繼任人善後,則要看歷史會否與他開這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