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Money:大中華基金受追捧

全球經濟不景氣,相對穩健的大中華地區成為世界的投資亮點。大中華基金年初至今平均已上升超過30%,升幅不容忽視,只要兩岸三地的政經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大中華有望繼續成為全球投資焦點。

大中華區股票基金一直受到本地投資者歡迎,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數據顯示,今年首三月大中華基金總銷售額達5.3億美元,佔所有零售基金銷售總額約48%。

中國「保八」料成功

景順投資管理投資總監蕭光一表示,大中華區股市反彈前,定期存款利率甚低,不到1%,故資金持續流入股市,令市場流通性提高。他相信經濟最壞時刻已過,預計明年美國失業率回落,其時全球經濟有望復原。中國今年可以「保八」,未來國內生產總值(GDP)更可以8%至9%高速增長。

近期常聽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能被上海取代、又因「兩岸三通」恐被邊緣化。蕭光一表示,中港台的定位不同,三地其實在互相幫助,以附加價值計算,分別屬於「勞力密集生產」、「服務業」及「資本密集生產」市場。

兩岸三地互補不足

舉例說,內地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若中台政府開放兩岸市場,台灣可將本土研發的電腦技術,由以往先拿到美國市場,轉移到內地市場「練兵」,測試市場反應後才大規模生產,成本大大減低,時間亦大為縮短,亦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故多年來內地玩具及家電等輕工業發展蓬勃。未來兩地應探討如何整合資源,靈活分配技術、資金及人才。

中港台各具不同的行業優勢,可各自分工。中國主要投資礦業及鐵路等重工業,台灣發展電腦系統及高科技技術,香港則注重地產、金融服務及品牌,三地互補不足。蕭光一指出,由於台股已上漲不少,市盈率偏高,故目前旗下基金已減持台股比重,同時增持中港投資。

港金融地產類可吼

中港選股方面,他繼續看好中國消費、銀行及電訊類股份,看淡基建股,特別是公路。香港經濟則跟着中國走,金融及地產股持續受惠,但不少本地地產股受金融海嘯打擊,故寧願選擇內房股。

台股則要選擇性吸納。蕭光一稱,由於外銷市場不理想,目前基金偏重內需股,並以金融、地產及受惠開放內地市場的股份為主。而台灣電子企業因競爭太激烈,基金只會選取市佔率較大、研發技術先進等龍頭企業,並且新興市場最好佔出口市場三分之一,減低歐美經濟衰退的衝擊。

「中資企業入股台企、台企回流是未來的趨勢,估計台灣經濟及股市將由政治來推動。」他補充說。若中台貿易關係再進一步,台資銀行理應受惠,但蕭光一認為,現時台灣銀行太多,達50間,競爭太激烈,貸款增長及需求不多,主要來自物業借貸,未來銀行需尋求收購及合併(M&A)機會,行業前景才較樂觀。若未來台灣銀行獲准開放內地投資項目,兩地銀行互有交流,人才及貸款需求不足的問題便得以解決。

市面上的大中華基金組合中,中國的投資比重通常最高,香港及台灣資產分布則各有不同,投資者宜揀選與自己投資目標一致的基金。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