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名家講場:港企不宜靠內銷代外拓

在全球性金融海嘯衝擊下,以出口為導向的香港加工貿易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普遍對未來經營前景缺乏信心,正持觀望態度左右為難,未能找到拓展方向。儘管現時廣東省政府以及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方市政府紛紛施以援手,協助企業轉型升級及拓展內銷市場,但企業仍對前景不感樂觀。在未來加工貿易業的經營層面上,商家都會較為保守,態度消極,密切關注海內外市場的走勢,但不會積極進取。怎樣挽回商家們的投資經營信心,是最值得各級政府關注的問題。

加工業處於「守」態

廣東政府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扶助中小企的優惠措施,珠三角不少地方也紛紛效法,措施涉及資金、稅務、培訓、品牌,推介宣傳等多個方面,顯示內地政府已經盡力去支持經營困難的加工企業。但由於國內外市場前景不明朗,尤其是外銷定單極不穩定,商家不敢貿然投資更新設備和產品轉型,以免判斷市場失誤而血本無歸。

近期相當多的珠三角企業持觀望態度,表現在承接定單方面,很不積極,只願小量去做,擔心一旦承接定單多了,市場形勢轉變會損手;另一方面,商家們對生產線的安排也相當謹慎,已回鄉的農民不敢召回太多,防止後市趨淡加重企業負擔;拓展市場方面,更是小心謹慎,不敢太積極爭取客戶,尤其怕市場不景氣下新拓展的客戶出現壞帳以至倒閉時,令自己遭受損失。現時珠三角港企這種觀望性的「守態」,將令失業率逐步攀升,企業轉型和發展的步伐大大減慢,進而拖慢了經濟復甦的步伐。可見,未來中小企業的經營前景,很大程度是受大市所左右的,企業自身的能力十分有限。

拓展內銷仍有保留

近年致力於內銷突圍的港資加工企業,在自身產業轉型和市場拓展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績,但對於廣大以國際市場為生存依託的中小企來說,未必有普遍指導意義。由於種種原因,現時內地的市場營銷配套環境與國際市場相比,仍很不成熟,也欠缺規範性,尤其是營銷網絡、物流管道、法律公平性等方面,港資中小企短期尚難以適應,故港企對於致力內銷拓展,不少也持觀望態度,不敢貿然挺進。

另一困擾港企拓展內銷的問題是品牌。由於港企長期依賴OEM(原廠生產)方式進行來料加工,缺乏自身的品牌,轉營內銷後要建立起具市場認可的高附加值品牌,尚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積累和拓展,而推介宣傳、市場環境、商業信譽、人才培訓、法律配套等環節,都是港企要面對的問題。近年來,一些有志在內地拓展的港企,在觀望之餘開始用貼內地品牌來與內企合作,經營內銷也取得不俗成效。但這種合作方式的前提,是來料加工企業必須轉為在當地註冊的三資企業,否則,直接用來料加工企業轉貼內地品牌,即使擁有品牌的內地企業願意合作,也會面臨很多問題。

港企優勢在國際化

港企來料加工企業長期以OEM方式進行生產經營,其本質上就是為海外買家進行貼牌生產,現在國際市場定單減少令港資加工貿易業出口大降,轉為內地企業進行貼牌生產,其運作是一樣,只要改為三資企業便可。港企從貼內地品牌開始拓展內銷市場,也會為今後在內地創立自己品牌打下良好基礎,是一個值得嘗試和探索的路子。

現時由於國際市場風雲變幻,經營前景難以預測,港資加工貿易業普遍採取觀望態度是可以理解的。在國際定單萎縮,出口逐步放緩之際,以各種形式包括轉貼內地品牌拓展內銷市場,也是可行的,事實上,過去不少港企都有用內地品牌拓展市場的成功先例。

但從長遠看,港企拓展內銷只能救一時,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內地的產能已經過剩,市場的競爭必然日趨白熱化,連內企現在都要致力「出洋」,港企反而要來內銷市場分一杯羹是不現實的。香港是國際化城市,港企的優勢就在於其國際化的市場網絡,故港企即使能成功拓展內銷市場,其優勢是不能持久的,它只能是國際市場疲弱時的短期行為而已。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