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市專家即使大力唱好,也承認經濟數據好壞參半,雖然強調數據是滯後指標,有辯護的意味,但也足見基本因素尚欠實據支持。大摩前帥巴頓碧斯強調進入牛市之餘,也預料會有大波動。換個角度,世銀、國基會等國際機構,以及聯儲局、各央行,對經濟的宏觀預測,都力指復甦路仍遙,堪稱強硬淡友。專家測市同這些預測不合,並不支持股市早經濟六個月復甦的規律,股市顯然大大搶閘偷步。
另一個層面,是散戶看淡,熊證大面積被殺就是證明。散戶看淡不是投資智慧低下,而是與他們貼身的實體經濟給予他們的感受,就是不但復甦尚遙遠,反而是危機未過,因為失業、減薪仍是近身的威脅。同散戶息息相關的經濟現實,並沒有牛市氣味,所以多數散戶同股市當前升勢失之交臂。
然而,當前升市有大成交量支持,昨天成交更近千億,這至少反映兩點:一是入市資金充沛,二是入市者大戶居多。可見推動股市的不是經濟基本因素,而是資金,因此被稱為資金市。資金市大筆資金投入的特徵,同實體經濟的信貸飢渴背道而馳,顯示一方面龐大的救市資金,在金融市場打轉,另一方面實體經濟還「吃不飽」。資金基於圖利功能,一窩蜂進入股市、樓市,推動股指上漲。
資金市是政府有形之手打造的。以內地為例,首季天量信貸的釋放,多數就在金融市場打轉,央行的報告披露玄機,國際金融危機未結束,既要發揮股市帶動的作用,又顧忌金融市場衝擊來自改變資金供求和可能的資本外逃。這解釋了放手谷貸的政策動機所在,實際上全球各國的政策動機大致相似,分別不過在於家底資金多少限制放水的程度而已。例如美國,在量化寬鬆政策下,資金充裕可投資渠道不足吸收亦可想像。
弄清楚股市牛氣何解,可知資金選擇哪個市場,哪個市場就呈現牛氣,是必然的現象。但金融市場另一明明白白的事實是,資金市的風險在於「走資」,香港對其中禍害並不陌生。香港市場高度自由、高度流通性,更是資金市的溫床,外資所形容的股市「提款機」,就是資金市特徵的形象化描述。香港銀行體系結餘破紀錄,顯示熱錢充盈,「走資」的風險勢必隨股指推高而上升。
股市當前的升勢,無疑有助營造牛市氣氛、製造財富效應,也可能給消費帶來一定正面效應,但這決不是經濟進入復甦的兆頭。如果政府誤讀股市升勢,以為提前步入復甦,放鬆振興經濟努力,甚至罔顧隨時「走資」風險疏於防範,勢必使復甦陷於更大變數。
全球範圍評估,經濟復甦路仍遙遠,香港並無早於別的經濟體復甦的條件。就投資市場而言,港股處於歐、美、中等主要經濟體夾縫,處於大鱷集中的搏鬥場,影響經濟的因素異常複雜,製造利好消息易如反掌;而香港政經問題多多,挑出些利淡因素亦非難事。熱錢游資做好做淡難以捉摸,投資者跟風搵食豈能不小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