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十年前的昨日,英國財政部宣布將出售大部分黃金儲備,金價隨即在一個星期內跌至22年低位的每安士250美元,在同一年,澳洲、瑞士以至荷蘭央行都宣布計劃出售持有黃金儲備一大部分。十載轉眼過去,如今景象截然不同,歐洲央行沽金行動放緩下來,各地央行反而積極重新增加黃金儲備。
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的最明顯訊息,莫過於上月底中國人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透露,中央在過去六年多逐步增加黃金儲備至現時的1,054噸,較○三年大增75%,全球排名第五位。俄羅斯、委內瑞拉、墨西哥及菲律賓等央行亦購入小量黃金作儲備。
事實上,近年因美元疲弱及全球爆發金融海嘯,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入貴金屬,以致金價在近一年徘徊於每安士900至1,000美元的歷史高位。
瑞銀貴金屬分析師Reade指出,央行近期增購黃金,實際原因是過去十年沽金行動的結束,同時亦反映官方對黃金的新興趣,這點在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和俄羅斯特別明顯,兩者均希望壯大其黃金儲備。
央行重燃黃金需求對金市重要性有兩大方面,央行積極增持黃金對金價有心理支持,而更重要是減低供應。去年各央行共沽金246噸,數量雖是十年內最少,但已等於全球採礦量的一成。
持實金分散投資風險
業界相信中國會繼續低調地增持黃金儲備,以分散其過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同時減低持有過多美元的風險。畢竟中國現時黃金儲備比例仍偏低,相對全球央行外匯儲備平均持有10.5%黃金,中國黃金儲備只佔外儲1.6%。
央行淨增持 20年首次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計劃出售400噸黃金,但去年歐洲以外央行購金量多於沽金量。對上一次央行購金多於沽金已是一九八八年,而央行大規模購金(以百噸計算)則要追溯至一九六五年。
不過,貴金屬顧問公司GFMS主席Philips Klapwijk預期,央行在市場大規模購進黃金的機會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