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專家對壓測毀多於譽

著名財經專家對今次壓力測試毀多於譽,「新末日博士」魯比尼認為需要集資的銀行已是資不抵債,質疑當局為何不讓這些銀行破產;麻省理工Sloan管理學院教授約翰遜(Simon Johnson)指壓力測試顯示華府對銀行採取「等着瞧」政策。

魯比尼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就算報道所說有多達10家銀行需要集資,惟沒有銀行被視為有破產風險。在他看來,目前經濟環境已反映測試的最壞場景,加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估計未來六個月銀行業虧損將會倍增,因此若將測試結果解釋為銀行業健全的迹象,實難令人信服。

魯比尼:某些銀行應破產

魯比尼寫道,已故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認為資本主義的精粹是「創造性毀滅」,即讓新經濟結構從舊經濟結構的廢墟中破繭而出,監管機構本可利用壓力測試讓資不抵債的銀行破產,看來它們可能錯過這次機會。

魯比尼周三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亞洲出口帶動的增長模式已經「破滅」,除非找出刺激內需的方法,否則會拖累亞洲的復甦。亞洲發展中國家依賴出口的程度是其他國家的兩倍。

分析員史密斯(Yves Smith)稱,壓力測試與需要檢查的水平差得遠,而允許銀行談判測試結果更是聞所未聞。前銀行監管官員布拉克(William K. Black)指當局採取「一刀切」方法,嚴重低估衍生工具風險。而美國企業學會(AEI)會員波洛克(Alex J. Pollock)認為,壓力測試肯定達到其主要目的,也許是銀行業由悲觀轉為較樂觀階段的開始。另外,《黑天鵝》(Black Swan)作者塔利布周三表示,當前全球危機較上世紀三十年代更為嚴重,因全球金融體系及經濟的依存度更高。

你認為港股已踏入牛市嗎?
詳情瀏覽on.cc《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