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金融資產未清毒 銀行壓力未解決

美國幾家大銀行的業績報喜,亮起危機見底的曙光,股市以升勢表達市場的樂觀情緒。華府陸續向各大銀行知會「壓力測試」的結果,預料不良資產急增,使銀行融資依然困難。這足以令人擔心,銀行忽然風光的盈利,不過得益於放寬市價入帳後,有機會粉飾財務,以致盈利似真若幻。當「壓力測試」逐步公開,增加透明度後,銀行財務情況再難遁形。

時近周末,二十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再聚首華盛頓,參加國基會(IMF)及世銀春季年會。國基會依慣例在會前發布的經濟形勢評估,以及提供政策建議,認為面對全球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經濟衰退,敦促救市不要停,需要加大財政刺激力度。將會主持會議的美國財長蓋特納先放口風,呼籲加大油門救市,切忌過早「煞車」。國基會同蓋特納言論,證明對復甦仍感到悲觀。

國基會的報告潑冷水,未見得市場受落,有美國專家認為,美國的經濟被錯誤解讀,國基會是「消極過頭」。當前由於救市頻出「有形之手」,同「無形之手」交互影響市場,產生干擾市場資訊的作用,以致對形勢判斷分歧可以理解,但明顯仍有美、歐兩地現實,作為理據支持國基會的悲觀主義。

美國是金融海嘯的源頭,也是救市投放最多的經濟體。從尚未揭盅的「壓力測試」可見,銀行的資產狀況並不樂觀,急增近兩倍的「有毒資產」,還未有機會透過「公私合營」計劃加以剝離。而另一波的消費信貸醞釀的爆煲潮,華府尚在設法阻止中。美國銀行業預估要沖銷的資產總額是一萬億美元,迄今撥備了百分之五十,這是指資產不再惡化、產生變化的情況下,而資產不再惡化恰恰是未可得到保證的。

歐洲的情況更糟,銀行業預估要沖銷的資產總額是一點一萬億美元,迄今歐元區撥備了百分之十七,英國則撥備了百分之三十三,無論是歐元區或英國,意味着面臨比美國更大的資產黑洞。此外,歐洲銀行還面臨中、東部歐洲的「毒資產」黑洞,國基會預計截至明年,「毒資產」可達一千七百二十億美元。如此一筆壞帳,同歐洲的救市投入相比,簡直車薪杯水,亦是國基會炮轟歐洲不努力,力促出手的原因。

現時問題的焦點,並非美國的黑洞是美國的問題,歐洲的黑洞是歐洲的問題,以歐洲為例,歐盟的經濟總量高達十八點四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經濟的百分之三十,歐洲的問題對全球,包括美國及亞洲都有影響。國基會估計,全球金融機構「毒資產」由較早前估計的二點七萬億美元增加到四萬億美元,依全球人口約六十億規模,每個人攤佔五千港元。金融資產「去槓桿化」不但未結束,反而愈浮愈多,「見底」一說可謂言之尚早。

一如前述,美國的「毒資產」未了斷,歐洲的「黑洞」還是另一個計時炸彈。美國財政刺激投入約佔GDP的百分之四點八,中國佔四點四,而德、英、法分別佔三點四、一點五及一點三。歐洲出手不力,只是延緩着金融危機,日後一旦引爆計時彈,必是另一波的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見底復甦論成為近期的焦點,被視為全球經濟的「發電站」,以中國經濟的比重,沒有條件撐起全球充當「救市主」。當美國及歐洲還在收縮之中,而中國未見得可以谷起內需時,就沒有可靠的復甦動力。歐洲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其另一輪金融危機可能引爆,最受影響的會是中國。中國被誇全球經濟的「發電站」,可能正是誘使中國承擔救市的迷魂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