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名家講場:回復舊制收市前嘜價談何容易

滙控(00005)股份懷疑被人「嘜價造市」事件,我說證監會縱然一反過去習慣,高調宣布會展開調查,但是由於懷疑造次者大多可以推諉於海外聯屬機構或基金大戶發下來的買賣盤指令,而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甚至令調查人員最終一無所獲,連發下買賣盤指令的客戶真正身份也難以得到確證,因此調查工作最終多是不會得出甚麼結果。

惟其如此,這次事件也不是完全沒有給市場帶來好處,起碼深為市場詬病的「收市競價」機制,終於因為這次事件而正式「腰斬」,令市場買賣回復公正。

證監會上周也表示計劃增加對沽空交易的披露,務使基金的沽空交易分布情況能夠一目了然,這個動作雖然說是因應國際證監組織(IOSCO)的決議而作,但明顯也是由於滙控事件,而終於令證監會痛下決心。

先說「收市競價」機制,滙控「嘜價」事件之後直至上周一該機制完全終止執行的近兩周之內,市場於「競價時段」之內,一般股份做價的波幅收窄,基金大戶在當局痛下決心之下,明顯是再不敢造次,上周一滙控股權登場買賣,市場亦回復四時正收市,並回復以收市前最後一分鐘每十五秒計算平均收市價,結果是秩序井然。

雖然市場藉美國宣布擬大手筆處理銀行「毒債」大幅反彈並波動,但收市前市場表現也是並無任何異樣,反映取消「收市競價」機制確實減少了基金大戶「嘜價造市」的空間,亦打破了某些所謂「股評人」所揚言基金大戶縱然沒有了「收市競價時段」,也可以在持續開市時段收市前「嘜價造市」的說法。

多個巧合始能造市

事實上,說出上述這些話的所謂「股評人」,我認為他們是完全不懂得市場的運作,才會有這樣的誤解;市場上真正的運作,其一,持續開市時段買賣都是有一定的價位限制,賣方縱有大手貨源待售,但每次最多也只能夠沽售給最高的前八個價位的買家,要待這最前的八個價位都沒有了買家,才可以往下移動,再行沽售給再往後的八個出價最高的買家,如此類推,以滙控每一個價位五仙及這次股價而被嘜低四元餘為例,賣出的一方需要重複十次以上的動作,而且過程之中還必須假設是再沒有新的買家進來,才有機會達到像這次事件的同一效果,然而那可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做得到的事,更遑論滙控事件當日的三秒之間?

半句鐘內難以成事

其二,滙控並非是一般泛泛的三、四線股份,而是本地頂尖的大型藍籌,並有一大群信心十足、誓死相隨的擁躉,停留在其牌價之下等候買入或賣出股份的投資者,每個價位都經常是絡繹不絕,揮之不去,又哪有輕易被大戶的沽盤嚇退,一下子完全消失,因此基金大戶要在持續開市時段把滙控股價「質低」四元,那可不是一句或半句鐘之內辦得到的事,更遑論舊制度只有持續開市時段最後一分鐘的時間是用作計算收市的平均價。

「收市競價時段」機制取消至今已逾一周,大市隨外圍氣氛改善亦曾上升至逾一萬四千點以上,期內數個交易日恒指波幅都曾達到數百點,惟收市秩序井然,立竿見影,競價機制本身確實存在缺點,這次由基金大戶自行摧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現時競價機制便只剩下了「開市時段」還在執行,這部分也不是完全沒有值得商榷之處,單是上周一滙控供股權開始交易的上午「開市競價時段」,滙控股價在亞洲股市包括本港、日本及內地股市普遍高開並上升之下,被大戶「嘜低」至比較上周五收市價低逾兩元以上,令滙控供股權也不得不跟隨低開了兩元至十一元以下,並引來大量原本已屬驚弓之鳥的中小散戶的沽盤。

大戶時刻覬覦漏洞

其後滙控股價在散戶驚魂過後終隨大市回升,至當日收市反過來還比較上周五收市上升了五角左右,供股權價格亦上升至十三元以上,同一天高低價幅度逾兩元或接近兩成,這一役,不知又有多少小投資者的滙控供股權被大戶利用競價機制「嘜低股價」而騙了出來,反映大戶時刻沒有放棄過可以影響股價、牟取暴利的市場漏洞。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僑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

匯控供股制唔過?專家教路散戶必睇!
詳情瀏覽on.cc《匯控供股自保攻略》

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