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三國謀前程 日本聚焦眼前利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甫簽署,中國外長王毅便啟動了日本、南韓之旅。外界自然猜測,是不是一波三折、歷時近20年的中日韓自貿區也即將談成了?作為工業最發達的3個亞洲國家,中日韓一旦建成自貿區,顯然會令亞洲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但面對種種政治現實,尤其是日本對華仍存有戰略圍堵思維,短期內仍不宜對各方作大幅度政治經濟整合抱有幻想。

中日韓自貿區構想是2002年由3國領導人共同提出,本來尚算進展順利,但2012年突然發生釣魚島「國有化」事件,加上其後美軍在南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令有關合作瞬間瓦解,直至去年才由中方提出重啟談判。目前,3國既已簽署了東盟提倡的RCEP,而支持全球化的拜登又將出任美國總統,因此進一步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確是一個有利的時機。

經濟謀利 政治圍堵

問題是,日本主流政界對華仍存冷戰圍堵思維。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全力對華施壓,期間冒出一些圍堵中國的手段,諸如實施印太戰略,甚至是探討成立亞洲版小北約,實際上最初都是由日本政界構想出來。日本民間對華亦不友好,就在王毅訪日前夕,民調顯示高達89.7%日人對華印象欠佳,主要原因是釣魚島主權糾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

日本曾經是戰後經濟最發達的亞洲國家,但自上世紀末經歷泡沫經濟爆破,其後又承受中、韓工業化崛起的競爭壓力。惟日本當前深受新冠疫情和經濟下滑打擊,亦難免要和中國採取一定程度的合作。是以,王毅到訪達成5點共識6項成果,短期內可望達成的皆是日方關注的奧運召開、復工復產合作和增加農產品對華出口等。

對於中國來說,自改革開放以來,一向主張透過經貿合作來推動對外政治交往,對日方經濟謀利、政治圍堵的對華政策早已駕輕就熟。至於日本自民黨政府,周旋於中美之間亦是長袖善舞,目前的優先工作,自是向拜登的對華政策建言,因此與中國推進政治互信、高層經濟對話等,仍只會徘徊在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