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矛盾爆不停 治標還須先治本

內地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醫患關係日趨對立,一言不合隨時大打出手,甚至刀砍斧劈、殺醫行兇亦是常事,以致有醫生需要戴頭盔上班。醫生淪為危險職業,既反映醫患之間失去基本信任,更是多年來醫改失敗的真實寫照。

北大醫院婦產科醫生遭產婦家屬毆打致傷,日前當地警方公布指,已依法對涉事父女分別採取刑事拘留和取保候審,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當中。公安部發聲明指,對暴力傷醫零容忍,表示將嚴打「醫鬧」,確實保障醫務工作者安全云云。早前最高檢亦強調,暴力傷醫不管事出何因都是傷天害理,一律列為重大敏感案件,要求各部門上下聯動,快捕快訴,然而此舉被質疑只是出於維穩需要,將醫鬧入刑更是治標之舉,難以治本。

醫療資源 貧富懸殊

可以見到,近年關於醫患之間的矛盾衝突日趨惡劣,辱醫、傷醫甚至殺醫事件頻生,製造了一起又一起社會悲劇。誠然,對任何暴力行為都不應容忍,然而每一個悲劇的發生亦不是偶然,背後或有相當複雜的社會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就本案來說,家屬打人固然應當受到懲罰,但誰能保證院方完全沒有過失?如果不是家屬不滿產婦未能得到醫院適切照顧,又怎麼可能對主診醫生揮拳相向?

社會上這些年對於醫院及醫生可謂劣評如潮,小病大治、亂開藥、亂收費隨處可見,沒錢見死不救、醫死人難獲賠償等亂象難以解決,醫生懸壺濟世之心不再,醫院儼然將治病救人當作生意來做,醫患矛盾一再升級不是沒有原因。簡單的從治安層面處理醫鬧,或抓了人就算數,顯然都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良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人說,醫患矛盾的根源不在醫生,也不在病人,而是來自推行多年的醫療體制改革,可謂一針見血。曾幾何時,中國的老百姓看病是免費的,而改革開放後一切向錢看,公共醫療變成經濟產業,絕大多數國人從此失去了醫療保障,醫院在自負盈虧的壓力下被迫開始逐利,以藥養醫成為潛規則,醫患互信崩塌,病人與醫生都成為受害者。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愈來愈成為百姓無法擺脫的沉重負擔。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更形突出,全國絕大部分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致使農村公共醫療資源嚴重匱乏,所謂的全民醫保可謂望梅止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權階層卻可以無節制地享用各種免費醫療資源,醫療資源的絕對貧富懸殊以及因此衍生的腐敗問題令國人深惡痛絕,不少人仍然懷念毛時代,這是其中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