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科研人員張小平被一家民營企業挖走風波,引發國企用人機制以及人才流動的廣泛爭論,事件不但暴露出內地科研體制管理混亂,更意味着曾經激勵幾代人的老一輩科學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已蕩然無存,當下科技人員的「中國夢」,不過就是金錢夢而已。
事緣張小平離職前任副主任設計師,是在中國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因此研究所發公文阻止他到民營企業工作,指其離職甚至影響登月工程,要求他按規定的保密時間過後才能在外工作。張則在網上發文,批評國企的人才機制和工作低效,以及薪酬低等。
據報道,張小平年薪約十萬元,實際收入稅後在二十萬元左右,跳槽之後直接年入百萬。所謂人往高處走,這本來也是人之常情,問題是,既然他的位置如此重要,為何他能隨意離開研究所,去民企上班半年多了,當局才發文阻止?尤其是,航天科技是國家核心科技項目之一,向來是最高級別的機密,結果卻突然失蹤半年多才發現,無論是管理和保密機制,都明顯存在漏洞。
其實,張小平跳槽,只是科技人才流失的冰山一角。據官媒披露,中國航天國企人才流失比想像中更嚴重,包括航天一院、五院、六院、八院等航天科技集團主要院所,每年流出總人數呈上升趨勢。例如,前年八院流出人數達四百多人,而薪酬低是他們離職的重要原因之一。
遙想當年,中共建政後,華人科學家紛紛從全世界各國返回中國,協助國家發展科技,不少人幾十年隱姓埋名,深入沙漠,完全不計個人利益得失,無私奉獻,在被國際社會完全孤立的狀態下發展出中國的「兩彈一星」。而如今的科技人才卻大部分淪為金錢的奴隸,這也反映出當今社會的現實。內地改革開放後,為國貢獻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致富光榮」,暴富者通吃社會,金錢不僅意味着財富,更意味着榮譽,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這種狀態發展到巔峰,全社會為了金錢而不擇手段,發了財的人有權有勢,名利雙收,人人仰視,貧困階層則淪為弱勢群體,被人鄙視。
當然,沒有理想、只追逐金錢的科技人員,自然也多是泛泛之輩。近年中央強調「科技興國」,投入巨額資金鼓勵創新發明,去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已達一萬七千多億元,躋身世界前列,在新興發展國家中位居領先地位。然而,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仍只排名十七,數十年仍研發不出高端國產晶片,以致有科技企業被美國「一劍封喉」;其中很大原因,就是部分科研經費落入腐敗官員和科研人員的口袋。當一個社會充滿銅臭,又如何指望有科技人員「精忠報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