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建木橋頂替 隨時毀於雨季

【本報綜合報道】桐廬縣政府昨日召開記者會,指肇事廊橋是應村民的要求而建,建造費約二十多萬元人民幣,出事原因仍在調查。而因該條橋是村民上山幹活的必經之路,當局已在附近即時搭建一條臨時橋樑,供村民出入。

村委稱依正程序建廊橋

桐廬合村鄉黨委副書記朱曉東指,兩年前應村民提出想有地方避雨及納涼的要求,建成了該條廊橋。朱指,廊橋依足正規程序進行招標,對於承建商建造廊橋時的施工程序是否符合相關要求和標準,目前仍在調查。

廊橋被封閉調查後,當地政府在出事廊橋下游約三百米的地方,建造一條行人簡易橋樑。惟有村民指,如今適逢雨季,只用木板和鋼條搭建的臨時橋比不上混凝土結構的老橋,擔心一旦洪水來臨將有被沖毀的危險。

廊橋在中國有二千多年歷史,早在漢朝便有相關記載,其亦稱虹橋、蜈蚣橋,為有頂棚的橋,可保護橋樑,同時亦可供人遮陽避雨、休憩。廊橋主要結構為木拱廊橋、石拱廊橋、風雨橋、亭橋等,其中木拱廊橋多分布於閩浙邊界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