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淪斂財新招 發明變形象工程

全球首條一公里長的光伏(太陽能)高速公路早前亮相山東,轟動全國,惟通車僅半年,路面就滿目瘡痍,因電池組件屢受損壞,不得不經常性封閉維修,不但影響交通,還帶來安全隱患,被媒體質疑又是一個讓人恥笑的形象工程。

既然叫光伏公路,自然科技感十足,一條路既可通車又能發電,據稱未來還可以直接為路上行駛的電動車充電,因此甫面世就吸引無數眼球;又因為是「全球首段」,因此被視為中國科技進步代表而被內媒大肆吹噓。雖然一早有人質疑成本及耐用性問題,但因為投資方是一家國企,財大氣粗,根本就不計成本,更指項目是長遠的戰略決策,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據報道,這段光伏路面總造價約一千七百六十萬元人民幣,預計年發電量約一百萬千瓦,年收益約五十萬元,這還是在未扣除天氣惡劣及維修狀況下得出的;如按設計壽命十五年計算,總收益約七百五十萬元,連總造價的零頭都不到,經濟效益明顯不可觀。顯然,花千萬元建造所謂光伏公路,很可能是為製造「創新發明」的大噱頭。

中興休克 原形畢露

說到創新,不得不令人聯想到號稱是國際重大發明的國產「立體快速巴士」,又稱「巴鐵」,上層可載客,下層可通行車輛,前年這一概念剛出來時,也被許多人解讀為「驚艷世界的發明」,不但得到地方政府鼎力支持,更計劃納入二○二二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交通配套,風頭一時無兩,結果神話破滅,被揭發是一個圈錢融資騙局,並以投資方老闆涉嫌非法集資被捕而告終。

而最近美國對中國科技巨頭中興通訊「一劍封喉」,爆出原來最核心的晶片仍要依賴美國,從而令十餘年前的「漢芯一號」晶片造假事件再被提起。當年上海一名海歸教授自稱以一己之力研製出國產晶片,騙取了上億元國家科研經費,最終被揭發只是請民工用砂紙磨掉美國晶片的標識,再打上自己的標籤。

近些年來,中央強調「科技興國」,投入巨額資金鼓勵創新發明,官方資料顯示,去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已達一萬七千多億元,躋身世界前列,在新興發展國家中位居領先地位。然而,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只是十七位,尚未研發出高端國產晶片。其中很大原因,就是部分科研經費都被以各種創新發明名義,落入一些腐敗官員和偽學者的口袋。

一些形形色色的發明,多是「山寨」抄襲的形象工程;無奇不有的創新,只是製造噱頭,更成為融資新招,美其名曰「為國爭光」,實則詐取國家資金。今次美國發動貿易戰,擊中中國科技軟肋,中方勢加大科技投入,難免又淪為貪官、企業及學術騙子的盤中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