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台灣旅行法 美對華政策惡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上任以來民望一路走低,早前一項關於美國最偉大總統排名的調查顯示,特朗普敬陪末座,充分反映美國民眾對其執政能力的不信任。特朗普內政外交乏善可陳,但這並不妨礙其隔三差五跑到中國家門口搞風搞雨,唯恐天下不亂。

繼發起「史上最強」對華貿易制裁之後,特朗普近日又簽署極具挑釁性的《台灣旅行法》,為美台全方位官方交流開綠燈,從而招致中國多部門密集聲討。和早前的《國防授權法》一樣,《台灣旅行法》的簽署,再次表明美國有意打台灣牌,為此不惜違背「一個中國」立場,淘空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令兩國的緊張關係再添變數。

過河拆橋 壓艙不牢

過往美國總統在上台前,通常都會作狀攻擊前任的對華政策以博取選民支持,待上台後便逐漸回歸理性,經歷一段蜜月期後,再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調整,總之以美國利益作為優先考量。特朗普也不例外,從海湖莊園到故宮的蜜月期一過,立即露出真實面目,對華制裁接踵而至,政治、軍事、經濟等手段連發,完全不留半點餘地。中國在北韓核問題上配合美國政策,並希望加強經貿合作作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不料特朗普過河拆橋,完全是翻臉不認人。

事實上,特朗普不光是個精明的商人,還是美國右翼極端保護主義的代言人,是以在「美國優先」政策驅使下,全面競爭亦將成為對華政策的主軸。最近特朗普執政團隊頻頻換人,立場相對溫和的國務卿蒂勒森及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不是被炒魷,就是被迫辭職,新任命的國務卿蓬佩奧及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都是對華鷹派人物,蓬佩奧一直持敵視中國的立場,認為中國才是美國的真正威脅;庫德洛則明言,對於美國對入口鋼鋁材料徵稅,整個歐洲及亞洲盟友最終都將會被豁免,只有中國不能豁免,針對意味非常濃烈。

美國早前展開了一場對華政策大辯論,政界、商界、軍界、學界乃至媒體紛紛參與其中,辯論更由政府牽頭定調,議題涵蓋所有範疇,最終華府將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朝野幾乎一致主張對華強硬,情勢令人擔憂,而特朗普主導的「印太戰略」,更是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升級版。

事實再次證明,不論誰做美國總統,圍堵中國的政策基調都不會改變。特朗普的對華態度明顯比他的前任們更惡劣,制裁起來也更積極,《台灣旅行法》原本不需要總統簽字亦會自動生效,特朗普最終還是簽了,這不光是其張揚的個性所致,更是其身後代表的整個集團意志的投射。很明顯,太平洋雖然足夠寬廣,但容不下中美兩國,中國應放棄幻想,準備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