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勝出無懸念 普京繼續領風騷

俄羅斯大選周日展開,現任總統普京勝出幾乎沒有懸念,普京再度勝選,意味着他將可以繼續帶領俄羅斯直到二○二四年。有趣的是,西方媒體除了出現「俄國今後何去何從」的分析文章,部分卻出現一片「恐普」情緒,側面反映普京近年對西方強硬的路線,已取得一定成效。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斯蒂芬斯(Bret Stehphens),日前發表一篇題為《歐洲普京主義的崛起》的評論文章,認為普京不僅順利連任總統,近期亦「贏得」多場歐洲大選。在意大利,身為大選最大贏家、標榜反體制的五星運動與普京關係良好;在奧地利,參與組建聯合政府的自由黨,年前更與普京所屬的統一俄羅斯黨簽訂加強兩黨交流的協議。至於英國,在野工黨黨魁郝爾彬在俄羅斯叛諜斯克里帕爾中毒事件上,為俄國人講盡好話,認為幕後黑手可能是俄羅斯黑手黨。

向西方「示威」收效

斯蒂芬斯甚至認為,莫斯科官方早不早遲不遲,偏偏選在大選前夕進行暗殺行動,目的除了為競選「造勢」,更是向西方國家「示威」。觀乎英國迄今僅驅逐俄國外交人員,連杯葛今年夏天的世界盃也不敢,姿勢大於實際,美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反俄」亦只是嘴上說說,普京「示威」的目的已然達到。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的「恐普」情緒,表現得更加直白,認為俄羅斯從假新聞宣傳攻勢、軍事力量、軍火貿易、抗衡美國影響、能源以至在中東地區的外交等六方面「改變世界」。美國智庫界普遍的共識是,美國近年來低估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二○一四年,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讓美國人如夢初醒。之後俄國介入敍利亞戰事,一舉扳回美國人在區內的絕對優勢,更是漂亮一仗。

必須看到,俄羅斯無論在軍事實力乃至經濟實力,其實比前蘇聯時期遜色不少,一年GDP也就跟廣東省差不多,俄羅斯可以將國力「槓桿化」,與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分庭抗禮,與普京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領導風格分不開,俄羅斯能,為甚麼大國崛起的中國不能,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