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拿大等國家正式簽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CPTPP),這個「縮水版」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雖然繼續將中國擋在門外,但對中國的危害恐怕可忽略不計。
TPP原來是美日牽頭、有明顯排擠中國地緣政治意圖的跨太平洋貿易協定,其本質就是美國用市場換取各國交出經濟主權、貿易主權甚至金融主權,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嫌美方搞此協定作出太多經濟利益讓步,故斷然退出。沒有了美國,TPP像是「抽掉了脊樑骨」。協定前後的旗手不一樣了,原有規則雖然保留了百分之九十五,但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標準等「最TPP的元素」有大約二十項在CPTPP中被凍結。
當初很多亞洲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是因為美國加入TPP才跟着加入的,為的是本國商品能夠更容易地進入美國市場。而現在,沒了美國的縮水版TPP,經濟總量佔比從全球百分之四十降至百分之十三,預期收益從五千億美元跌至一千五百億美元,影響力堪稱斷崖式下跌。
更重要的是,TPP是奧巴馬時代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經濟支柱。亞太再平衡現在被特朗普扔進垃圾堆,皮之不存,TPP作為地緣經濟戰略的「毛」也失去了附着點。沒有美國挑頭,參與CPTPP的很多國家就失去了假美國之威的機會,其積極性可想而知。日本做不了「領導者」,倒更像是央求大家別走的「臨時召集人」。
事實上,自從特朗普宣布退出TPP之後,中國在經濟戰略上就鬆了一口氣,對這個縮水版TPP自然不屑一顧。日本近年來遏制中國崛起不斷折騰,從軍事到經濟,想了很多招,但都是白費氣力,其短線追求的東西很多都打了水漂。與五年前相比,如今日本與中國的差距不是縮小了,反而明顯拉大了。今次的CPTPP,日本雖然是挑頭者,但由於它市場有限,根本無法威脅到中國,反而對美國有所衝擊,畢竟特朗普目前搞的貿易保護主義,與CPTPP的宗旨是背道而馳的。
中國目前已是推動自由貿易的旗手,也是絕大多數正在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且這些國家在地理上更接近,只要中國真正做到開放,堅持貿易公平和合作共贏的原則,與各國就貿易談貿易,不摻入敏感的東西,中國的積極角色就更受人歡迎。
貿易的目的本是促進各方的共同繁榮,多邊貿易體系是減少組織貿易成本的最佳途徑,而不是拉幫結派的手段。其實,中國已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會超過美國,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的市場。中國單憑這點,就可以在國際貿易上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