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考古學家上周五(20日)表示,在當地著名的屈家嶺文化遺址,罕有出土一批有五千年歷史的漩渦紋彩陶紡輪和彩陶殘片,並在紡輪上發現一款圖案,可能是後世「太極陰陽魚圖」的原型,與中國太極起源有一定關係。
彩陶紡輪為中間有孔的有色圓形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紡織工具。今次出土的漩渦紋彩陶紡輪中,有一類紋飾布局與後世的「太極陰陽魚圖」圖案類似,其中間的圓心為中點,內有彩色對稱圖案。據悉,古代的太極圖是兩條首尾相銜的黑白魚形象,這兩條「魚」俗稱「陰陽魚」。太極圖又被稱「陰陽太極圖」,表達的「陰陽之道」,也是蘊含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哲學命題。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兩年前開始,進行屈家嶺遺址第四次發掘,發現一個疑似陶窯遺迹群,出土了上述漩渦紋彩陶紡輪和彩陶殘片,並於日前對外展出。專家指出,漩渦紋彩陶以往在江漢平原史前遺址中鮮有發現,它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由具體線條刻畫組成;另一種由魚類等具體形象組成。
此次亦掘出一批彩陶殘片,多屬於碗、杯類等器物;另有數件磨光黑陶斂口碗及扣豆,有別於其他陶器,其器形十分規整。
這次出土的文物達七百多件,其中陶器的器形及彩繪圖案均體現較高工藝水平,意味着當年的一次技術革新,顯示古代快輪製陶技術使製陶效率更高、工藝更精美,且能批量生產。考古學家認為,上述器物與祭祀或祭奠活動有關。屈家嶺遺址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已被發現,面積達二點八四平方公里,是長江流域第一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命名地,距今約有四千五百至五千三百年歷史。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