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農顯威力 糧食安全應無憂

有「中國神農」美稱的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日前宣布兩項重大突破性進展,一是培育成功去鎘水稻種子,二是耐鹽鹼水稻測試成功。這兩項技術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有重大意義,也對中國城市規劃與房地產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當政者一直把糧食安全當作執政工作的首位,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是事關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問題。為了確保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當局還劃定了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影響中國糧食產量與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有兩個原因不能忽視,一是中國耕地重金屬污染嚴重,尤其是湖南、江西等長江中下游地區,既是中國魚米之鄉,又是礦藏開發之地,重金屬污染嚴重,湖南大米鎘超標早已是臭名遠揚,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在這種背景之下,袁隆平培育出去鎘的水稻基因,給重金屬污染的耕地帶來福音,一舉提高中國水稻的質量。

水稻栽培 取得突破

另外,中國土地鹽鹼化嚴重,全國有一億公頃鹽鹼地,其中二億八千萬畝可以開發利用。如今袁隆平的耐鹽鹼水稻試驗成功,這意味着中國水稻今後播種面積可以大大拓寬,土地利用價值大大提高,同時也給城市規劃提供了大量的建設用地,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蘇州等一、二線城市的擴容空間也大大提高。

袁隆平是中國國寶級科學家,他在水稻育種栽培方面屢屢取得突破,不僅在提升水稻畝產量,而且在土地利用率方面都取得成功,為中國十三億人吃得飽、吃得好作出卓越貢獻,被稱為中國當代神農氏可謂當之無愧,他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過去幾千年,中華民族一直為吃飽飯發愁,但從此之後,中國糧食安全應該無憂了。中國過去擔心,如果碰上天災人禍,國內糧食歉收,國外航路被封鎖,外國糧商又坐地起價,屆時國內矛盾尖銳,天下大亂。但現在依靠高科技,國內糧食產量基本保持穩中有升,同時中國海軍實力實現質的飛躍,要封鎖中國航路已是不可能。另外,中國農民已走出國門,在非洲、南美洲甚至東歐都先後建立大規模的農場,糧食生產也漸入佳境。這些地方的農場,從某種意義上說,已成為中國在國外的糧倉,一旦中國國內有需要,隨時可以供應國內。

事實上,作為成長中的超級大國,中國糧食市場已經走向全球化,中國農業也將面向世界,甚至可以考慮將糧食生產也轉移到其他國家。中國糧食安全問題,要以全球化的眼光來解決。只要中國手中掌握水稻高科技,以及強大的軍事力量,十三億人的吃飯問題就不是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