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挖磷礦毀六億年化石群

貴州多地近年都發現大型礦床,其中盛產磷礦的黔南州甕安縣九八年曾發現比寒武紀(約四億八千萬至五億四千年前)還要早、號稱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甕安生物群」,中外專家原期望可藉此研究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過程,惟當地政府卻只着眼於礦場利益,容許大型開挖。近日中外專家炮轟當地政府只顧賺錢,其中一個研究點已慘被「徹底挖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表示,「甕安生物群」出現在距今約六億一千萬年前,是迄今有紀錄以來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無論是其埋藏能力、化石多樣性、科學價值和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寒武紀之前的特異埋藏動物群中均屬首屈一指,「這是目前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歷史的唯一視窗」。

保護工作配合一帶一路

雖然如此,但對六成收入都來自磷礦及其附屬產業的當地政府來說,涉事的北斗山磷礦只是「金山銀山」。政府未重視保護礦場,近年更開始大規模露天開採。有中國學者痛心表示:「全世界就這一個,挖了,就沒有了!」早前產出化石品質最好的幾個採坑都已經坍塌、剖面被埋。

多名來自中國、美國及英國的學者本月初趕至北斗山磷礦,赫然發現去年十一月鎖定的三個研究點,其中一個竟被挖光。朱茂炎說:「關鍵的問題是,甕安生物群不是已經研究完了,全世界一群科學家還正在研究,是個活的、正在產生成果,三月底我們還發表了一個相關重要成果。」

為了保護「甕安生物群」,有學者邀請相關部門包括國土資源部、省、縣等多級機關開會商討;最終多方達成三點共識,同意就北斗山磷礦展開保護及搶救,但同時要配合「一帶一路」和貴州省旅遊戰略發展。

再發現亞洲最大錳礦床

此外,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普覺鎮,去年初發現一個超大型錳礦床,日前通過官方詳查備案,整個礦區資源量至少達二億零三百萬噸,是中國以至亞洲最大,乃至世界第五大的錳礦床,潛在價值破千億元。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