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年抗戰」概念正式被改寫,大陸教育部確認於今年春季新學期起,大中小學的所有教科書中「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抗戰」起始調前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而教材內容還要「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的中流砥柱作用」。有關改動引起兩岸爭論,大陸主流意見認為是尊重歷史,惟台灣學者則指大陸是想爭奪抗戰中的領導角色和抗戰史的話語權。
大陸教育部基礎二司據報近日下發官函,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排查,將「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教育部昨接受傳媒訪問確認此消息,並指這次修改包括所有相關學科、國家和地方的教材,並指此舉是落實中央提出有關「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精神。
據報是次教材修改,還要求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並強調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的十四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另要全面體現中共抗戰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
台北的國立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指出,台方對於抗戰的史觀是「八年抗戰是中華民國政府主導,抗戰勝利是蔣(介石)委員長領導全國軍民英勇奮鬥的成果」,而中共此舉是想在抗戰史上爭取更多自身的角色和作用。他又指在台灣出版的抗戰史都將「九一八事變」視為「全面抗日」前戰事,並稱之為「備戰」。
內地主流意見認為「十四年抗戰」才是正確,認為可全面反映抗戰歷史,讓人關注到為抗日而殉國的楊靖宇、趙一曼等大批東北抗聯英烈,以及「七七盧溝橋事變」前,國民政府放棄被日本侵略東北三省等史實。此前已有黑龍江省政協提案要「消除原有提法的謬誤」。
「八年抗戰」是指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至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這八年。而「十四年抗戰」是把抗日戰爭開始日,推前至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後,當年的國府放棄東三省,東北軍撤出,與長征紅軍失去聯絡的部分中共黨員,在共產國際指令下成立東北抗聯進行抗日。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