慫恿菲青年維權 美南海政策變陣

菲律賓「青年志願者」繼早前企圖登陸黃岩島後,近日又赴仁愛礁聲援坐灘的菲律賓軍艦,這些志願者背後的美國魔影幢幢,用菲律賓民間力量挑起南海衝突,是美國在菲律賓政局突變後的新策略。

在阿基諾三世主政期間,美國一直利用菲律賓官方在南海牽制中國,但隨着菲律賓總統更迭,候任總統迪泰特公開展示親華色彩,令美國過去五年多得心應手的南海政策難以為繼。迪泰特上任後,菲律賓官方很可能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開始與華進行雙邊會談,不再隨美國的指揮棒起舞。

在此背景下,美方開始運用在菲律賓長期培養的民間力量,期望以民間推動政府方式,促使迪泰特政府與中國保持距離。早前菲律賓青年團體「自由是我們的」試圖登陸黃岩島插旗,中國海警船對其進行攔截。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多名菲律賓人中夾雜着一名美國人,此人名叫安德斯‧科爾,曾任職於博思艾倫諮詢中心,為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和太平洋特種作戰司令部從事智庫工作。在其簡歷中提及曾為美國陸軍社會科學研究和調查團隊在阿富汗僱用多達六百名當地人進行社會調查。科爾表面是戰略分析師,實際是從事情報與秘密行動的特工。

關鍵時刻 充當炮灰

一個美國人不遠萬里,來到菲律賓以身犯險,顯然不是來旅遊那麼簡單。科爾在《外交學人》上發表文章公開坦承,參與這一行動是為阻止菲律賓新政府採取靠近中國的政策。他認為,如沒這次「社會運動」,菲律賓新政府很可能會受到中國的影響,採取妥協後退的政策,撤銷其之前的一切主張。

科爾赤裸裸地承認美方在菲律賓政策的轉變,而他很可能在那次行動中充當一線「總指揮」的角色。美國長期在菲律賓培育公民社會,建立了一支青年領袖和志願者隊伍,在關鍵時刻可以充當美國在南海政策上的「炮灰」。在美方的政治算盤中,菲律賓青年志願者通過衝擊黃岩島及仁愛礁,激發中方的過激反應,然後引爆菲律賓民間的情緒,迫使迪泰特遠離中國,從而達到既遏制中國,又牽制菲律賓新政府的戰略目的。

對於美國的策略變化,中方不得不防,也不得不改變戰術。迪泰特上台在即,中方在南海問題的戰略空間或許大大改善,但應該看到,迪泰特的政治基礎並不穩固,菲國民間存在強大的親美民意,如果美方不斷慫恿菲國青年發動挑釁,迪泰特很可能成為國內民粹主義眾矢之的,在對華政策調整上邁不開步伐。因此,防範與封堵菲國青年志願者登島須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中方可考慮組織中國青年志願者前往黃岩島、仁愛礁護島保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