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擴至App私隱不存

內地對互聯網的嚴格監控進一步擴大至手機應用程式(App)。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昨日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營運者履行「六項義務」,包括對Apps用戶採取實名制,保存用戶六十天操作紀錄等,規定將於今年八月起實施。分析認為此舉等同可窺探個人手機私隱。

網信辦負責人指出,目前在內地應用商店上架的Apps眾多,雖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惟少數Apps卻被不法分子利用,傳播暴力恐怖、淫穢色情及謠言等違法違規訊息;另存在竊取私隱、惡意扣費、誘騙欺詐等損害用戶權益的行為,「社會反映強烈」,新規出台後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發違法訊息即關帳號

為打擊有關違法行為,規定要求應用商店及Apps營運者「不得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一旦違規,須配合有關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接受社會監督,及時處理公眾投訴舉報。

規定又要求Apps營運者履行「六項義務」,包括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對註冊用戶進行基於電話號碼等真實身份資料認證;建立用戶資料安全保護機制;建立訊息內容審核管理機制,對發布違法違規訊息內容的用戶採取限制功能、關閉帳號等措施;保障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記錄用戶每日使用情況,並保存六十天。

分析憂黑客侵數據庫

「六項義務」中以採取實名制及記錄用戶每日使用情況最令人關注。分析認為,不少Apps都有註冊及購物功能,保存六十天的數據或涉及個人敏感資料,當局此舉無疑是加強控制網絡的措施,以掌握用戶私隱,甚至通訊內容,或用予打壓網上異見聲音;若果數據庫遭黑客入侵,民眾的私隱就毫無保障可言。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