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藉公投緬懷昔日光輝

今次的英國脫歐公投,不論結果如何,已凸顯英國人對歐盟的又愛又恨,也反映他們陷入身份危機。不少歷史學家指出,英國短短兩年內舉行兩次震撼國際的公投,實是說出了英國人在懷念昔日的大英帝國,與面對不確定未來之間,正在尋找一個身份定位。

公投兩派經常引用英國的輝煌歷史,特別是二戰對抗法西斯主義。脫歐派旗手、前倫敦市長約翰遜,便曾把歐盟比喻為納粹德國領袖希特拉,指摘歐盟企圖透過建立一個超級國家團結歐洲。

「我們可再次偉大」

不過,英國羅浮堡大學講師斯凱(Michael Skey)說:「很多公投辯論都關於英國人無力面對,國家不再是帝國的事實。部分人有一種感覺,就是可以進入時光機,返回一九五○年代重新開始。很多老一輩人仍認為,只要擺脫歐洲人,我們就可再次偉大。」英國戰爭歷史學家畢曉普(Patrick Bishop)解釋,對上一次英國人擁有一個共同身份,便是逾半世紀前的二戰。他形容,對身份及在世界地位感到困惑的英國人來說,二戰就如他們舒適毛氈。他說:「部分英國人缺乏安全感,回憶着二戰的光輝歷史,正正代表了這種隱憂。」

只想與歐洲做生意

英國智庫「英國未來」主任卡特瓦拉(Sunder Katwala)說,二戰帶來的勝利,埋下了現今英國面對不確定未來的種子。他指英國於戰後仍自視為全球三大強國之一,但一九五二年的蘇彝士運河危機,反映了英國的國際地位已大不如前。不過當英國於一九七三年加入歐洲的組織時,又發現與自己夢想加入的組織有所不同。劍橋大學歷史學家圖姆斯解釋,英國傾向視「歐洲」為純經濟及商業協議。

英國疑歐人數比其他歐洲國家多,也許與英國人長期不視自己為歐洲人有關。卡特瓦拉指自一○六六年起從未有人成功入侵英國,這解釋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關係,即「我們(英國人)是否屬於它們一部分?」卡特瓦拉稱:「很多英國人常問自己這條問題。」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