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小國尼泊爾近期頻頻叫板印度,不僅臨時取消總統的訪印行程,而且召回駐印大使。作為回應,印度總理莫迪取消出席尼泊爾本月舉行的一場佛教活動。這是繼能源出口風波後,兩國關係的最新危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去年尼泊爾制憲會議後,兩國關係就每況愈下。新德里認為加德滿都不像過去「恭順」,拒絕聽從印度對尼國新憲法的「指導性意見」,讓印度裔的馬德西人「單獨成邦」,因此對尼國總理奧利深惡痛絕,必欲除之而後快。
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小國,遠離出海口,東南西三面均被印度包圍,對外貿易嚴重依賴印度。在文化上兩國也有高度趨同性,甚至有「被同一文化分開的兩個國家」之稱。事實上,兩國邊界過去也是開放式的,民眾可以自由往來,正因為此,新德里一直認為尼泊爾是其「盤中飧」,遲早將之納為疆域一部分。
印度獨立後自認為繼承了英國對該地區的宗主地位,將整個南亞視作自己勢力範圍,對待周邊小國歷來橫蠻傲慢,除了將尼泊爾當作「保護國」,又規定不丹的對外關係要接受其「指導」,甚至在一九七五年將小國錫金併入印度,令尼泊爾擔心自己遲早被「不丹化」甚至「錫金化」,對印度地區霸權野心產生高度警惕。
近年來尼泊爾的民族主義者開始崛起,他們期望擺脫印度對本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軍事安全等領域的影響,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一些親印的尼泊爾政客更被國民譏諷為「印度走狗」,而現屆尼泊爾政府的主政者正是反印情緒激烈的民族主義者,他們認為新德里「亡我之心不死」,必須針鋒相對。
當然,尼國敢於對印度說不,歸根究柢是因為心中有底氣。早前總理奧利訪華獲北京盛情款待,青藏鐵路向加德滿都延伸,意味着尼國經濟圈今後將整合進大中華區。有了中國這棵大樹,難怪小國也有了大脾氣,問題是印度決不會坐以待斃,喜馬拉雅山麓的政治博弈,接下來勢必愈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