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三靠榨乾勞工發迹

【本報綜合報道】傳《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的第一桶金得來不光彩,有媒體人爆料指,林榮三原本只是一名經營米店商人,但靠着收購工廠附近農地,利用地方政治關係,興建簡易水泥磚房「販厝」,榨取勞工一生積蓄,從而踏上其致富之路。

有媒體人指林榮三與其兩位兄長早年經營米店,七十年代台灣代工業起飛時,林氏兄弟靠着米店與農民建立人脈,收購工廠附近農地,興建兩層高的簡易水泥磚房「販厝」,賣給從農村進入工廠與城市、在台北都會邊緣生活的勞工,一圓他們買房夢想,成為其房產集團的第一桶金,開啟林氏兄弟的房產大亨之路。

隨着樓價暴升身家飆

另有報道指,林榮三早年專注地產生意,成為台灣商幫三重幫之一,隨着台灣的房價炒高,林榮三被指因其政商優勢成為當中最大受益者。至九十年代,台灣對房價飆漲民怨沸騰,台灣政府力推土地增值稅等措施打擊炒風,最終迫使當時財政部長王建煊下台。有台灣民間組織更狠批林榮三是台灣社會房地產的「最大吸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