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前公布了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方案,新一輪改革大潮即將全面展開。與此同時,國企掌門大換血,一批官員退休,一批貪官被查,大大降低了國企改革的阻力。
今年以來,至少有十八家國有企業一把手進行調整,涉及能源、電力、汽車、通訊等領域,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移動、中聯通、中國電信等巨無霸國企的掌門人統統撤換。此外,中央巡視組巡視各大國企後,開始陸續發表報告。
被查處的國企高管呈井噴之勢,包括華潤集團原董事長宋林、香港中旅集團原總經理王帥廷、中國鋁業公司原總經理孫兆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徐建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廖永遠、中國石化原總經理王天普、武漢鋼鐵公司原董事長鄧崎琳、寶鋼集團原副總經理趙昆等。中層管理人員被調查的更是不計其數,單單中石油領域就有數百名中層管理人員因為各種問題被處理。
這種自上而下的大調整、大換血,使各大國企高管高度緊張。想當初,國企高管個個手握千億國有資產,有如一代紅色寡頭,他們私庫通國庫,令國有資產迅速消融。這群既得利益者自然對改革持抵制態度甚至消極對抗。最明顯的就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起草工作長達八年,一直遭到國企高管抵制,彼此博弈焦點在於如何規範國企高管的收入水平,以及國資紅利上繳的比例和用途,高管堅決反對規管薪酬待遇。無奈之下,當局只能以籠統之法模糊處理,留下一堆尾巴。
中共十八大之後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所以一直難產,據說也是在國企內部遭到強烈抵制。有些人將國資當作私產,把國企打造成針插不入、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認為改革只能按照他們的版本進行,否則就全面對抗。只是他們沒想到,今次的對手是一代雄主習近平,習以中央巡視組巡視為契機,採取扔石頭、挖牆腳、攙沙子等方式,打破各大國企鐵板一塊的格局,斬斷國企負責人與高官大老家族的利益輸送鏈,為國企下一輪改革奠定基礎。
國企近年發展快速增長,不少還躋身世界五百強,然而,國企的質量、規模的擴張與競爭力的提升並不成正比,國企能夠拿得出手的品牌、核心技術、創新成果等少之又少,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更是小得可憐。如果不是憑藉政府的保護與市場的壟斷,很多國企恐怕連生存都有困難。最近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亦每況愈下,國企效益插水,如果改革再推不動,恐怕連中國的政局也會跟着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