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署審計十九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發現有十一個縣存在貪污侵佔扶貧資金的問題;十個縣違規支出招待費用於請客、送禮、旅遊等,違規總金額接近一千一百多萬元;十七個縣存在各種騙取扶貧資金的事實,總額超過二千一百多萬元。
國家給貧困縣扶貧資金,目的是扶貧助困,將這些錢幫助處於生存邊緣的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但沒想到這些資金卻化成了酒水禮品和豪華衙門,甚至直接被貪官們所瓜分,而那些嗷嗷待哺的基層百姓,連殘羹冷炙都分不到一杯。那些貪官罪大惡極,應該明正典刑。
比如,黑龍江省海倫市一邊四處「哭窮」申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邊變相投資近億元興建政府大樓,去年成功戴上「貧困帽子」,今年則搬進竣工不久的「豪華衙門」。這種「窮」「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令人嘆為觀止。
事實上,很多貧困縣空有其名,內蒙古的準格爾旗一直位列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同時又位居全國百強縣第十二位,全旗國民生產總值逾六百億元,年財政收入逾一百五十億元,富甲大西北,但至今仍享受國家級貧困縣的待遇,每年享受國家的財政補助。
同樣一個縣頭頂富貴,身穿窮大衣,看似矛盾卻大有文章。對地方官來說,百強縣是面子,是榮譽,是政績,是誇耀的資本,也是升遷的籌碼。而貧困縣這身大衣雖然並不光彩,但不僅可以少交稅收,在財政轉移支付上還可享受額外補助,甚至可剋扣民眾福利、拖欠教師工資。這件並不好看的外衣下隱藏着巨大利益,又豈能不要?
事實上,國家級貧困縣不是評出來,而是跑出來要出來,如果沒有過硬關係和超常公關,這頂窮帽子根本爭不到手。搶到國家級貧困縣待遇的,歡天喜地開慶功會,搶不到的,則是呼天搶地如喪考妣。事實上,現在的貧困縣評選已淪為金錢遊戲,真正的貧困縣倒未必能夠評得上,因為他們太窮了,根本沒錢送禮打點,而受益者是評選單位,他們以此為誘餌,收取各方進貢,年年滿載而歸,大發橫財。中紀委要是認真調查,肯定能從中打死為數不少的老虎和蒼蠅。
扶貧濟困作為中國一項國策,本應得到讚揚,但如果這些民脂民膏不明不白地被那些腐敗官員貪污揮霍,不僅有失公平公正,更背離扶貧的宗旨。這也折射出現有的扶貧制度存在巨大的問題,必須痛下決心進行改革。這種改革首先要置於公平公開的原則之下,包括貧困縣的評選,扶貧資金的發放和使用,必須一條條一項項全部公開,徹底置於陽光之下,接受老百姓和輿論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