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經濟沉疴不起 奧朗德畫餅充飢

於二○二五年前實現全民就業、工業生產佔國內生產總值比率上升至百分之二十……談論這些美景的,既不是經濟政績卓越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也不是天然資源豐裕的北歐小國,而是民望每況愈下、以法國總統奧朗德為首的管治團隊。

法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無甚起色,民眾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奧朗德要求閣員勾畫出十二年後法國境況,或想他們訂出奮鬥目標自我鞭策。奧朗德推行經改捨難取易,怕損手爛腳未見對症下藥,無實際行動配合的理想只是空想,無怪乎閣員們於周一會議描繪的宏圖,遭各方大潑冷水。

經濟學者普遍認為,法國工業衰落可以「勞動成本過高」六字概括。歐元面世前,法國藉貶值法郎提升法國工業製品競爭力,當法德同時使用歐元,價位與德國貨相若、但質量次一皮的法國貨即時被比下去,法國廠家想要反擊的話只能硬碰硬,在提升生產效率、減省勞動成本等戰線與德國比併。

改革缺壯士斷臂決心

奧朗德上台後增設生產復興部長一職,旗幟鮮明,惟他缺乏壯士斷臂決心,勞動市場改革如隔靴搔癢,法國工人薪酬福利仍偏高。相比之下,德國企業把握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機遇,近年陸續將低薪工種外判、把生產線外移,省回資金用來投資科研,以保住國內高薪高技術工種,並持續提升競爭力。

歐洲工業生產息微,德國捨低取高不失為一條出路。奧朗德堅持救得一個得一個,生產復興部長蒙布爾為保住法國東北部煉鋼廠職位,與去意已決的鋼鐵大王米塔爾罵戰連場,無法改變現實之同時,還損害法國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實屬不智。

虧損嚴重的法國標致車廠為求節流開源,邊設法削減本土廠房過剩產能,邊部署在中印和巴西設立廠房搶攻新市場。奧朗德政府邊出手緩解車廠財困,邊給廠方國內裁員計劃設限,令人懷疑奧朗德為討好支持者,將社會黨利益凌駕於國家經改大業之上。

法國工業生產帶來的經濟貢獻跌跌不休,過去十年流失六分之一工業職位。奧朗德會繼續畫餅充飢,陪民眾自欺下去,抑或硬起心腸逼國民接受現實、把經改導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