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問題食品屢禁不絕,遼寧瀋陽市民侯小姐近日於市面購買幾個色澤金黃的杧果回家吃,但進食後嘴唇刺癢,長出水泡。侯起初以為是自己對杧果敏感,但其後卻發現元兇是杧果皮上的石灰粉。不少商販為了增加杧果賣相,將大批未成熟的青杧果,浸泡於石灰粉及乙烯利化學物中,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將杧果「催熟」,惟過量攝取會危害人體健康。
侯小姐近日於一家大型水果店內,發現產自海南的杧果外表金燦燦,忍不住買下幾個回家品嘗。侯用紙巾擦拭杧果後,發現杧果皮難以整塊剝下,遂以牙齒逐少逐少咬開。
吃了三個杧果後,侯隨即發現嘴唇刺癢,並長出一團團水泡,用水清洗後情況亦無改善。侯事後從一些醫生朋友口中得知,令她敏感的原來是杧果皮上的石灰粉。
當地媒體記者事後前往東陵區多個水果批發市場查訪,發現大部分攤主為了將生杧果催熟,增加銷情,竟使用乙烯利藥水及石灰粉混合浸泡杧果。
攤主指由於杧果要從海南運抵當地,為了避免運輸途中腐爛,所以杧果商往往只會進口未成熟的青皮杧果。
有本港水果業界稱,海南杧果近年在國際間聲名鵲起,不少自家品牌紛紛創立,約七、八年前更開始出口,以本港作中轉站運往東南亞地區。至於在港出售的杧果則以泰國、台灣及海南為主,但相信今次事件不會影響海南杧果銷情,而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會向內地了解事件。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