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一輪諸侯大執位,以胡春華出掌廣東最受矚目。作為明日之星,胡在廣東的一舉一動都被外界用放大鏡觀察,如何在主政期間平穩過渡,將考驗其政治智慧。
胡春華是當局重點培養的第六代接班人,既有團派出身的優勢,又有扎根西藏的事迹,主政過河北、內蒙等人口與資源大省,唯一缺乏的是沿海發達地區的政治歷練。如今補上這一課,履歷便十分充足,不僅經歷過反民族分裂的政治考驗,亦有經濟統籌的經驗,如在廣東順利過渡,五年後很可能晉升政治局常委,真正實現接班。反之,很可能被其他同僚爬頭,與王座失諸交臂。對胡春華來說,廣東這五年只許勝不許敗。
但主政廣東並非易事,廣東既是經濟大省,又是問題大省;既是改革開放前沿,又是思想交鋒最激烈地區;既是權貴利益交匯處,又是群體性抗爭頻發地區。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積累的各種矛盾在廣東都能找到,且比其他地方更嚴重。
從官吏腐敗成風到貧富差距懸殊,從體制阻礙到公民社會成長,從權貴橫行到群體性事件頻仍,各種問題剪不斷理還亂。利益誘惑、左右交鋒、基層騷亂、粵港澳合作與衝突,挑戰一波接一波,都是胡春華從未經歷的難題。
汪洋敗走廣東,胡春華應引以為戒。汪洋下車伊始,急欲樹立改革派形象,推出騰籠換鳥、行政體制改革、公民社會建設、三打兩建等一系列政策,但多數虎頭蛇尾無疾而終。最關鍵的是,近幾年汪洋見問題繞着走,遇困難躲着走,缺乏迎難而上痛下決心的勇氣,以各種漂亮的語言與口號敷衍,導致矛盾愈積愈多,「怨塞湖」舉目皆是。
從韶關到潮州,從中山到茂名,大規模群體性事件一宗接一宗。最讓人詬病的是,每次騷亂汪洋都不是親臨一線處理,承擔守土有責的政治責任,反而前往國外學習所謂的社會治理經驗,逃避與基層百姓真誠對話。西方媒體吹捧汪洋為溫家寶第二,汪洋亦甘之如飴,殊不知在廣東以及黨內卻淪為少數群體,最終在十八大入常失敗。
胡春華上任之後,不僅要面對利益集團的威逼誘堵,還要經受海內外媒體的輿論監督,方方面面都會關注其政治傾向、執政能力,甚至會製造一些難題。胡春華既不能無所作為,隨波逐流,也要切忌貪大求全,立功心切,應本着低調務實的作風,抓大放小,以治吏反腐反哺民生為切入點,爭取民心為首務,真正梳理出一條切合廣東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為全國提供發展經驗。